用文字洗洗心灵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眼 光  
  
眼光是否敏锐、远大、准确,常常决定事情的成败。看错人,便会用错人,用错人则会把事情弄糟,把事物的情形、前景看错也会导致失败。  
独到而远大的眼光,有赖于知识、经验、聪睿。有眼光的人,可以用比别人少的投入获得比别人大的收益;用比别人短时间,成就比别人大的事业;用比别人小的力量赢得比别人大的成功。因此,人不必总担忧自己底子薄、出道晚、力量小,如果有敏锐而独到的眼光,机会总是可以捕捉的,也是有可能闯出一番天地的。  
有眼光的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而不是只看眼前。据报载:美国有一位叫埃尔斯沃思的画商,1984年曾在中国的一家画店收购了被称为: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的石鲁的70幅精品,每幅的价格是一百余元人民币,其时,石鲁的中等水平的作品在美国拍卖价已达5-6万美元。如果说,当时这位美国商人是得利于信息灵通的话,那么当今天许多著名的拍卖行频频找他,希望他拿石鲁几幅作品去拍卖,而这位美国人对此却不屑一顾,认为价格还远远未到位的太度和想法,便不能不说是出于一种眼光。从外国人买画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并不一定缺少机会,缺少的是一种独到而长远的眼光。  
有眼光的人做标新立异之举都是有道理的,没有眼光的人做标新立异之举不过是在撞大运罢了。两都的立足点不同,前景也不同。  
有眼光的人善用人,没有眼光的人则会使人才白白流走。战国时,魏惠王没有眼光识商鞅,不采纳魏相公叔座的荐言,致使后来商鞅事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使秦一跃而霸诸侯。  
中国句老话:荐人于无名之时,助人于落寞之刻。这不但表现为一种美德,很多时候更表现为一种眼光。  
变革时代,是一人上机会特别多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别需要眼光的时氏。能成大气候者和不能成大气候者,初时的基础、能力等往往并无太大差异,差就差在有眼光和没有眼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纯 洁  
纯洁的优点是无瑕,纯洁的弱点是单纯。纯洁,有时很像个小瓷娃娃,虽不丰富,但很可爱。  
不过,纯洁若太不成熟,是一种危险。  
生活中的一种遗憾在于:美丽和纯洁常常不可兼得。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她心灵的纯洁比较被庸俗的捧场过早玷污;一个长久保持心灵纯洁的女孩子,往往不够美丽。  
既生得美丽,又能长久保持心灵的纯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金钱对于一个纯洁的心灵是无足轻重的。贫穷或富有,有一双纯洁的眼睛里大体被等量齐观。这也就是为什么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却不一定能买到人心的原因。  
如果一颗纯洁的心灵,最易让人欺瞒,也最让人不忍欺瞒。面对一颗纯洁的心灵,是更加自律还是更加放肆,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成为区别一个人是善良还是邪恶的分水岭。  
纯洁的概念是什么?这恐怕是要因人而异的。就《复活》中的玛丝洛娃而言,说她不洁的,可以强调她失去贞操;说她纯洁的,可以强调她心灵的拥有。  
不过,一个本来纯洁的人,只因无辜遭到了伤害,便被视为不洁,这岂不是太残忍了吗?  
纯洁,常把我带入一种境界:如春之碧波,夏之硕荷,秋之蓝天,冬之雪国。  
我爱纯洁,如爱自然。  
晶莹的心,四处流浪飘泊,这就是折磨;  
美丽的花,结出苦涩的果,这也是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 性  
  
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眉秀。“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山如此,人亦然。  
生活之中,适当地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  
钱钟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一种美德,而雨果先生生平的一大愿望是要把巴黎改为自己的名字也并非缺德。  
画家的个性挥洒在作品的线条里;诗人的个性倾注在作品的感情里;音乐家的个性融汇在作品的旋律里。  
不过,有为大多数人欣赏的个性,却没有为所有人欣赏的个性。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  
不能保持自身的个性是一种“懦弱”,不能尊重别人的个性是一种“霸道”。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个性可能不合于“潮流”,却合于生活。为了追赶“潮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那不过是做了一篇虚情假意的“文章”。  
“潮流”总是不断地改变,你的“文章”难道也要不断地重写?  
没有个性,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仅有个性,也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狭隘的人总是想扼杀别人的个性;  
软弱的人随意改变自己的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 革  
  
穷则思变。在一个贫穷的国家让普通的人们赞同变革往往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甚至是很得人心的事。一无所有,使人一无所惧,虽有不多,人们顾忌的心理也不会大强。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既得利益和因循守旧者。成功的变革会使大多数人过得更好,却可能使这部分人过得不如从前好)至少不如从前悠闲和滋润。  
愈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愈需要变革,因为陈旧的东西大多,愈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愈是难以变革,因为习惯的力量大强。这样,不变革国家会因为缺乏新鲜的活力而变得衰弱,而大剧烈的变革又易同强大的习惯力量发生强烈对抗而使变革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甚至夭折。这是一门极难把握的艺术,它需要大的艺术家。  
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变革,这是变革成功的极有利条件。这样,变革没有大的失误局面,会健康发展,纵有一些失误局面也不至失控。变革一旦发生控制不了局面的情形,将会危及社会。因此,有强有力的权威支持变革,步子可以大一些、否则变革首先是稳而不是快,稳是变革得以继续和深入的前提。不论怎么说,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是一种必然。关于这一点,培根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若不能因时变享,而顽固恰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  
就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支持变革是希望从变革中得到实惠。如果变革长期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反而是损失,那么变革的支持者后来就可能成为观望者甚至是反对者。这也就是说,变革不是不能犯错误,而是不能接连不断犯错误特别是大的错误。  
从老百姓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便能在很大程度看出变革的成败。  
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临终之际,属下问他谁可以成为他的继承者时,他说了一句很简短又很耐人寻味的话:“最强者。”变革时代,会是一个英杰辈出的时代。能在这个时代在各个领域崭露锋芒。大有作为的势必也将会是一批“最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星  
  
明星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那些再也不能活得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的人。  
有很多的人都有一个明星梦。  
明星的生活是诱人的,却不一定是幸福的。在我的记忆中,玛丽连·梦露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幸福过,罗密·施耐德也只是有一阵子很幸福。  
因此,能够成为一个明星是一件好事,不能够成为明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对待明星,我们在有一份崇敬之外,似乎还要另外准备一份宽容。因为有一些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我们是可以宽恕的,发生在明星身上,却让我们难以接受。  
明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名人。  
明星因为耀眼,因此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一个人的身上覆盖了数不清的目光之后,他会觉得很温暖,也会觉得很沉重。  
明星的魅力在于距离。  
如果你要保持明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你就不要走得离明星大近。否则,原来那一份完美,很有可能会遭到一些损伤。  
明星大都是些很出色的人。不过,也常有例外。有的人能够成为明星,不是因为出色而是因为幸运。那些天的夜晚太黑了。  
明星的可爱,不仅在于闪烁的迷人的光彩,也在于安详和宁静。一颗充满欲望的星星,很容易陨落。  
我敬重那些明星。  
因为他们给生活带来了温馨和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借 鉴  
注重和懂得借鉴的人与不注重和不懂得借鉴的人,在他们还未以成果比高低时,已见输赢了。  
无论在何种领域,凡成功者必有可取之处,善于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可以缩短自己摸索的过程,更快地走向成功。  
自以为是深刻是崇高是庄严是历史是永恒,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是,视别人为草芥,更无从谈起从别人那里借鉴什么的人,其结果永远只能是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使自己成为马伏里奥式的可笑人物。  
借鉴的意义除了取长补短。吸取教训外,还是摆脱固定模式和思维的重要途径。  
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过一句名言:“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这是经验之谈,这句话生动他说明了借鉴中,学“上”的重要性。  
以学习代替排斥,以借鉴代替拒绝,这是一种聪明,反之则是不智。当然,学习是辨别前提下的学习;借鉴也是分析基础上的借鉴。  
一个善于借鉴的人,一个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都变成自己的长处的人,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别人只有他身上的一种长处、而他一个人身上却具备了别人的许多长处。  
如果说文学艺术是树,那么传统文化则好比土地,外来的文化则好比养料。只有土壤肥沃、养料充足,树木才容易根深叶茂地茁壮成长。  
借鉴是明智也是胸怀。史传宋代词人秦观曾改过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不仅不以为件,而且连称“改得好”,这真可说是胸襟更胜才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思 想  
  
思想是无形的,但它却可以使社会和生活发生有形而巨大的变化。  
思想不止一种,辨别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怎样才能更好地辨别呢?这必须借助于深入的思考。《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又是有关思考的一句至理名口。  
当大多人都急于表现自己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的时候,这往往正是浮夸和肤浅流行,甚至是泛滥的时候。  
思想魅力的外烁,足可以迷人。二十世纪逻辑学大师维特根斯但的学生们,都喜欢模仿他的神态与腔调。这种模仿,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心悦诚服。  
当一个社会把某一种思想奉若神明到迷信程度的时候,便再难出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了,因为迷信必然导致盲从,而不是思想或哲学。  
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一种我们并不熟悉的新思想,盲从、排斥或草率地下结论都是有害的。  
思想的力量无所不在。  
麦克唐纳食品公司是美国快餐食品业的“龙头”,一个叫克罗的美国人本不过是麦氏快餐馆的小伙计,但他最后居然光明正大地把老板给“炒”了“鱿鱼”,了解这种情形的人都知道,这不但是因为他有勤奋的双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脑子”。  
深刻的思想是一种真知的见,并能给人以启迪,它绝不是一堆大而无当的空论。  
你想让我改变思想,唯一的方法就是你能证明我错了,否则我将坚持,并请你闪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3

主题

3万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蓝海心 发表于 2011-6-22 14: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被这些所谓的文字泡久了,我都有些精神失常了,折腾着自己,换来一身的抱怨,何必,又何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2 14: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 点  
   
无论是谁都会有弱点,人有弱点才真实。当一个人被说成没有任何弱点的时候,便失去了真实。  
善良的人常有的一大弱点是轻信,于是结结实实受骗。有时被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呢。  
真正做到闻过则喜的人能有多少?也时常见有人闻过大喜,但那已不是己之过,而是他人之过了。  
齐桓公是个明白人,他懂得人都有弱点,因此,他能不理会馋言,任命有才干的宁戚为卿。人无完人,我们自己也会有弱点,但并非人人都像齐桓公这样明白。  
少干事自然少表现出弱点,不干事自然没有什么弱点让人可抓,不过,人往往正是由此变得平庸。  
脱离客观实际地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最容易的,也最没有用。这却历来是相当一部分有知识的人的弱点。  
人在竞争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在竞争中也更容易提高。有的人通过克服自己的弱点而提高,有的人只能靠吹毛求疵,拼命夸大别人的弱点而使自己不致显得太次。  
在我看来,感情这东西是非常具有两面性的:作为优点而言,重感情容易赢得人的信赖,作为弱点而言,重感情容易被人利用。于是,感情请理智把门,不过理智似乎经常偷懒。  
不让别人了解自己弱点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与人保持距离,但这并不表明弱点不存在。  
自古以来,“有喜谏之上,始有善阿之下。”有些做官的后来倒了霉,实在是怪不得属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李可人 发表于 2011-6-23 1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人不一定深刻,深刻的人一定是孤独的,深刻是一种涵养,不是磨难就可以练出来的,理性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包括各种必须。文笔很不错,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3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烟波江 发表于 2011-6-23 14: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先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4 0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 赏  
  
有一些东西并不一定要得到,只要能够欣赏到就很好,当你欣赏的时候,那是一种完美,一旦得到了反而会破坏了那种完美。  
  
欣赏和附庸风雅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欣赏是一种陶冶,一种提高、一种收获;附庸风雅是一种时髦,一场热闹,一个过场。  
一般而言,一个善于欣赏别人的人,必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被别人欣赏的人,必是一个出色的人。如果不能做一个出色的人,那就做一个丰富的人。  
我们的言谈举止应该自然,而不要有意做出来让别人欣赏,否则将会很容易言不由衷,举止做作。  
欣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和提高,古人云:“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正是。  
如果我们想成为出色的人,首先就要学会欣赏比自己出色的人。一个永远也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也不被别人欣赏的人。  
有一种人,他谁都不欣赏,只欣赏他自己,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清高,实质上这是一种狭隘。  
彼此欣赏当然是件好事。彼此不欣赏也无妨,但应做到不因此而排斥别人。  
我欣赏名山大川的气势,我欣赏小桥流水的清幽;我欣赏大漠孤烟的粗旷,我欣赏渔舟唱晚的意境。  
在欣赏大自然瑰丽的景色中,我时常感到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4 0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 调  
一种怡人的格调的养成,有赖于一种氛围的熏陶。诸如,读最优秀的书籍,听最美好的音乐,交最出色的朋友等等。  
这样一种氛围不但是美丽的,而且也是重要的。如果已有这样一种氛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氛围,不妨去创造一个出来。  
如果与名人交往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这种想法是可笑的;如果与名人交往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格调,这种想法是可爱的。  
一个弹着钢琴曲《致爱丽丝》长大的人和一个糊纸盒长大的人,格调显然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可以同属于“美好”这一大格调。  
同样是在读书,欣赏趣味的高尚或卑下,却可以使人的格调有质的区别。  
韵味,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内涵;谈吐,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修养;格调,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情操。  
为什么要读书呢?为什么要听音乐呢?为什么要跳舞呢?为什么要看画展呢?为什么要旅游呢?就我来说,这些不仅是为了丰富、愉悦生活或广见博闻,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格调。  
据说,名贵的檀香木要顺利长成,它的旁边必得有一棵比它高大的树为它遮风挡雨,这棵树又被称为伴生树,这一自然现象,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格调。  
高雅的格调,来自于良好的教育。一个怡人格调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4 0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 俗  
  
如果你的艺术有魅力,何必在乎别人评价你是否通俗,因为你已点缀了生活;如果你的艺术少知音,何必为曲高和寡而苦闷,既然你已提高了自己。  
本身高雅的东西,不妨以通俗一些的方式来表现;本身通俗的东西,不妨以高雅一些的方式来表现。雅而又雅,很容易远离大众,俗而又俗,很容易降低格调。  
当然,做为一种追求,不论雅而又雅还是俗而又俗,都是应该允许存在的,人应该懂得包容。  
通俗易懂的作品不一定是名著,名著一般却都是通俗易懂的。  
美国学者莫蒂,曾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名著的六条标准,其中一条是:“名著是通俗易懂的,是面向大众,而不是面向专家、教授。”既然名著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那么莫测高深,晦涩难懂的作品也就基本与名著无缘了。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近当代学贯中西的作家作品几乎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一些既不通今又不博古的人却偏好云遮雾罩。  
不是高深不好,只要不是做作,不是通俗都好,而要既通俗又有内涵才好。  
我喜欢通俗,因为我普通;我不拒绝深奥,如果它确有内容。  
通俗的优势是受众广,高雅的优势是内蕴深。因此,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是:雅俗共赏。  
欣赏艺术作品时,常会为那个世界的美丽而动心。如果我们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浪漫色彩,生活一定会更动人,更温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4 0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模 仿  
  
模仿是创造的初级阶段,也是比较容易的阶段,能否真正跨越这个阶段,是一般和出色的分界线。  
喜欢模仿,是一种还不太成熟的表现,模仿成熟,反而更显得幼稚。  
平凡的人,总是模仿别人;出色的人,总是被人模仿。  
表面上的模仿,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曾经有一个看谁最像卓别林的比赛,比赛的结果,真正的卓别林竟差点名落孙山。  
而思想却是无法模仿的,就像腓特烈大帝说的那样:如果不是伏尔泰自己,要想模仿伏尔泰是不可能的。  
人云亦云,也是一种模仿,一种很没有意思的模仿。  
你可以模仿出举止,却很难模仿出气质;你可以模仿出模样,却很难模仿出神韵;你可以模仿出装束,却很难模仿出风度……  
模仿可以使人有某种程度的改变,却无法使人有根本的改变。根本上的改变有赖于修养和时间。  
模仿往往可以成为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不过,一个必须的前提是:如果不会陷在模仿中拔不出来的话。  
一般人模仿优秀的人,所以一般人活得轻松;优秀的人很难再去模仿别人,所以优秀的人活得很累。  
开辟一条新路,和走在一条已经开出的路上,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生活中不能人人有创造,时时有创新,那么,就不能轻视模仿。模仿毕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帮助我们丰富,帮助我们把生活变得更有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4 0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 学  
  
一个文学大家,首先应是一个社会或人性的解剖大家,就像医学上的盖伦和维萨里。  
文学是可以有流派却忌门户之见的,各种文学流派的产生可以使文学更繁荣,而门户之见却很容易使文学误人歧途。  
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曾经传播和流传下来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大致就可以知道今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传播和流传。如果我们大致知道今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可以传播和流传,我们在创作和研究上就会比较清醒而不致太盲目。  
根雕艺术是很忌过多雕琢的,太过雕琢反而会损害作品的价值,文学作品也是。  
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而不是由主要的受众是谁来决定。安徒生和格林的作品主要是写给谁的?  
当我们喜欢文学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单纯的,当文学青睐上我们的时候,我们便再也难以单纯了。  
在文学实践中,名家的帮助和提携固然重要,但更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实力。“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若我们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文学,则个人幸甚。文学幸甚。  
文学创作需要激情也需要悟性,缺少悟性的人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缺乏灵气和震撼力。一般来说,凡成大家,悟性必高。  
在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文学的繁荣固然不那么容易,文学的调敝也不是那么容易,即使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也是如此。只要文学创作不囿于一些陈腐的理论和观念,我们对文学的前景就没有必要太过悲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高  
清高,不是因为优越,而是因为优雅。优越产生的不是清高,而是高傲。  
高傲是不能与清高相提并论的,仿佛植物,有的雍容,有的飘逸,是很不相同的。  
一个处处想向别人表明自己清高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清高,真正的清高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纯洁,而不是为了做给人看。  
你可以是清高的,但却不能因此把别人视为浊物,否则,还是缺乏良好修养的一种表现。  
有一些仿佛清高的人,是因为从来不缺乏牛奶和面包。一旦发生生存危机,他便会斯文扫地,抢得比谁都疯狂。  
中国历代文人都不缺乏清高超拔之士,所缺的是清醒冷静之人,狂热时候的清醒和挫折时候的清醒。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清高。  
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似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若海。  
一个庸俗苟且之辈,倘若也要做出一副清高状,只能让人觉得滑稽。  
有一些时候,沉默也可以用来表明一种清高,但其意义也仅仅限于表明了清高。遗憾之处在于,这种清高往往于时无益,于事无补。因而,往往也就带上了消极的色彩。  
有一点清高,可以获得人的好感;太过于清高,却易招致人的反感。这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注意的。  
清高,可以用来修身,却不能用来治国,更不能用来平天下。  
为人所不能为,忍人所不能忍,这常常是大英雄之举,而此类做法,往往与清高相去甚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 钱  
对一些人来说,金钱的重要并不在于能够换来高质量的生活,而在于能够了却自己的心愿。  
金钱是能够使人心理平衡的一个砝码。社会上有些职业是人们不愿干的,为什么不愿干呢?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钱给得还不够多。  
倘若金钱能够唆使一个人去害人,那么更多的金钱则可以使这个人背叛他原来的主子。  
许多领域的实践证明,善于待人往往比精明强干更重要。难怪洛克菲勒这样说:“我会付更多的薪水给擅长待人而不是擅长处理事务的人。”洛克菲勒这老头子可真会花钱。  
在一个社会中,必得有些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这样,部分人才不致为所欲为,另一部分人才不致任人摆布。倘若一个地方金钱能够买到一切,便无公理可言了。  
知识分子不应耻于谈钱,就像不应不择手段赚钱一样。使金钱知识化有助于抑制使金钱刺激化。  
有了金钱是求发展还是求享受,这是大家和小家的一个分界,有眼光和无眼光的一个分界,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一个分界。  
钱更多的不是靠攒来的而是靠“挣”出来的,有攒出来的富裕户,却没有攒出来的实业家。  
很欣赏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一个人能对自身和金钱有这等见识,委实不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威  
  
权威是绝对需要的,没有权威便没有秩序。不过,真正的权威是从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人为树立的。  
在学术上,我们应该尊重权威,但不是遵从权威。  
例如哲学,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奥古斯丁和笛卡尔都称得上是权威,但他们有的观点就是相悻的。对于理论,笛卡尔认为我们不 应该从研究开始而是从怀疑开始,这与奥古斯丁的主张正相反。  
我们应该遵从谁呢?同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理 论也大异其曲,我们又应该遵从谁呢?  
我们赞同权威,应该是认为他说的有理,而不应该是仅仅因为他是权威,除非我们对他所谈的一无所知。  
一般情况下,对于我们完全陌生的领域,我们尊重权威的意见是绝对的,因为我们提不出任何反对的理由。对于我们熟悉的领域,我们尊重权威的意见的是相对的,因为我们有可能向权威提 出商榷。  
尊重权威和勇于向权威提出挑战,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  
只有真正尊重权威,我们才能获得人类已经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只有勇于向权威挑战,我们才能或者纠正前人的偏颇)或者超 越前人。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不能再发展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时 候都完全正确的权威。  
一个能够容纳和接受不同意见的权威,他的权威地位会更加巩固。一个排斥和压制不同意见的权威,他的权威地位会受到严峻挑战。  
作为普通人,能够得到权威的帮助是一件好事,如果得不到,他也无需沮丧,因为并非人人都有得到权威帮助的机缘。不靠权威而靠自己走出来,不是更显得你有力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选 择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金钱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最佳,也就是选择一种高质量的生存方式。  
不必顾忌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从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不合群,只要它有益又适合于自己,就是好的选择。  
在事业上,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多次选择。例如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不到30岁时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简谱,这一发明对世界的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又写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论文《论艺术与科学》。在他的晚年则写出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忏悔录》。  
事业上的多次或多重选择没有错,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好高骛远,对什么都浅尝辄止。  
许多时候,遇到问题不要急急忙忙就加以处理。不妨冷静地多设想几种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佳者。如果不是这样,常常是问题没有解决又派生出许多新问题,而使自己陷人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对人生来说,于眼前无益而于长远发展有益,仍是可选择的,于眼前有益而于长远发展无益,仍是不可选择的。所谓目光短浅,就是只顾眼前利益。  
走向同一个目标,先到达者不一定是走得最快者,而可能是选择了最佳途径者。如果你既是最有实力者又是最有智慧者,你便可以遥遥领先。  
人生总是面临不断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不但需要智慧也需要经验。走出书斋,走向生活,会使我们的智慧得到检验,会使我们的经验得到丰富,会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会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因此,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不仅关系一时,而且关系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谦 虚  
大智者必谦,大勇者必含。  
谦,是一种心境;含,是一种境界。  
同一个人,在国内总是谦虚,到了国外总是不谦虚。其实,从前他未必真的谦虚,只是因为怕被人说成骄做;后来他未必真的不 谦虚,只是因为怕被人认为无能。  
我佩服那些具有真正谦虚品德的人,他的成就让我觉得可敬,他的谦和让我觉得可亲。  
口头上说自己不行,心里却觉得自己特别行,大概这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谦虚吧。  
只是到了某种关键时刻,人家说一句:“不行,你还指望什么, 回去吧。”不行立即变成“能行”,谦虚马上变成“狂妄”了。  
千人一面的谦辞,抹杀了多少人的个性。而人不得不将个性抹平,是不是又意味着环境的不够宽容呢。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年轻人不断地表现他的谦虚,说明他已变得世故了。一位老人不断地表现他的谦虚,说明他已真的老了。  
谦虚,本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可是我们不论走到哪儿,人们似乎都很谦虚,于是,谦虚也就变得不那么宝贵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并不谦虚,却透着一股豪气。  
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活得再多一点豪气呢?  
夹着尾巴做人,不是因为夹着尾巴好受,而是因为被人揪住尾巴更痛。  
人是不能不谦虚的,因为人都有弱点。  
斩来使,恐怕不可以吧。寇询不听,斩了皇甫文。然后,遣其副使归 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高峻惶恐,即日便投降了。诸将皆贺,不解地问道,你杀了高峻的来使却能使他投降,这是什么缘故呢?寇询说:“高峻的主意都是皇甫文出。此次皇甫文来,我看他无归降的意思。不杀他,高峻仍会听他的主张不投降;杀了他,高峻就会害怕,所以投降了。诸将都十分佩服寇询的胆略。此事记载在《后汉书·寇询传》上。  
即便是再好用的脑袋,也有不够使的时候。善运筹者,既要善于独立思考,也要善于集思广益。把最好的、最科学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便会无往而不利。  
在今天,一些文化程度高的人,不要小觑了一些文化程度不及自己的企业家。这些人中有的虽无张良、萧何、韩信之才,却有刘邦之才。书生气地做一简单对比,以为自己一旦介人某一领域便可大显身手,那些人都不在话下的想法是天真和不切实际的。  
再善于运筹的人,也可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何况“既生瑜,何生亮”,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断增强自己的运筹能力,又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这样的人,便有可能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  
人是不能不骄做的,因为人不是只有弱点。谦虚,不失个性;骄傲,不乏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批 评  
批评是一种艺术。善批评者,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初衷又可使对方欣然接受。战国时,淳于髡、邹忌谏齐威王的故事,可说是这方面两个成功的范例。  
即使是恶意的批评,也常包含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以平静的态度将其中的恶意剔除,而将合理的部分引为借鉴。  
客观的批评能使人受益,不那么客观的批评也未必真能伤害到你。这样的情形,唐代诗人杜甫在论及初唐“四杰”的《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有很形象的描写:“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因此,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不那么客观的批评,人都不妨泰然处之。  
一个聪明人,从赞扬中得到的是热情,从批评中得到的是进步。这样,他会渴望赞扬,也不会拒绝批评。批评完成了赞扬所没能完成的工作。  
批评是必要和必须的,它是一种能够使人和社会进步的武器。但批评一旦沦为攻汗或谩骂,便成了一种滑稽或一场闹剧,武器自然也成了道具。  
我以为,批评应该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与人为善。注意恪守这样一个原则,助于避免批评的庸俗和使批评偏离轨道。  
批评自有高低之分,高明的批评,能使人茅塞顿开,甚至生出相见恨晚之感;差劲儿的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哭笑不得的批评,先将别人原意曲解,然后加以自以为是的批评。  
在我心目中,好的批评家是这样的:第一,评论客观;第二,见解高人一筹;第三,有预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承 诺  
   
我真想承诺人们希望我做的一切,可是人们请原谅我,我做不到。  
爱情无承诺可言。  
如果爱一个人,不承诺也会去爱,如果不再爱一个人,曾经承诺了也迟早会背叛。  
承诺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无疑是自讨苦吃。你最初的愿望是不想让别人失望,可是后来你却让别人更失望。  
最喜欢承诺的不是医生,而是江湖术士,能够手到病除的不是江湖术士,而是医生。  
你是相信江湖术士,还是相信医生?  
我为德莱塞笔下的洛柏特悲哀,她太相信克莱特对她的承诺,以致酿成了后来的悲剧。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洛柏特式的悲剧仍然在不断重演,其中不少女性还看过德莱塞这本著名的小说《美国的悲剧》。  
承诺时的心情至少有两种:愉快的承诺;违心的承诺。  
你不要使我无奈,我不想使自己尴尬。  
我理解并尊重那些不轻易承诺什么的人,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了一种负责精神。  
我看不起那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敢有所承诺的人,那不是由于圆滑,就是因为无能。  
别人对我们不履行自己的承诺,会使我们感到气愤,我们气愤什么呢?难道不正是我们自己认错了人吗?  
我们应该明白,有些承诺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它被岁月风化了。  
岁月能够风化许多坚硬的东西,甚至也包括承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命 运  
贝多芬说,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如果我们没有贝多芬扼住 命运咽喉的那份勇气,能给命运使个绊儿也是好的。  
不论你是站着还是跪着,命运都会不加改变地到来。  
以为跪着就矮了一截,命运的风暴就会刮不到,这只能是一种天真。  
当我们备受命运折磨的时候,我们会嗟叹命运的不公平。  
当有一天命运对我们倍加青睐的时候,我们却会安然享受,不再去想命运是否公平。  
原来,人们诅咒命运,只是在自己没有受到命运宠幸的时候,如此说来,命运并非像许多人感觉的那么不公平。人们所以常常 感觉命运不公,有时是因为我们太不念命运的好,而太记命运的不 好。  
不要咒骂不幸,不幸耳聋;不要埋怨命运,命运眼花。  
经常的咒骂和埋怨等于承认自己的脆弱,能干的事情似乎只剩下喊天骂地了。  
在命运面前,强者和弱者的区别仅仅是,前者因为不屈而抗争,后者因为屈服而束手。 在很多情况下,命运与人像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胜负的可能各占一半。  
这时便用得着中国的一句古话:两军相逢勇者胜。  
人生,机会总是有的,不过稍纵即逝,就看你能否把握住。  
命运的折磨和命运的恩赐,有时是难说清的,亚柯卡的自传 《反败为胜》很多地方都说明了这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3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爱在北纬29.5度 发表于 2011-6-26 13: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 年  
   
我真羡慕少年,学什么都来得及,不像我们,总是感觉在被时间的鞭子抽打着走。  
少年不要怕失败,没有多少人会讥笑一个少年的幼稚和失败。当你长大了,失败的滋味会比少年时代难受得多。  
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凡事一旦养成了习惯是很难改的。少年时期,在很多事上正是养成习惯的时期。与其后来 吃力地改变一种坏的习惯,不如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少年时代学东西,容易着急,容易改变兴趣,若能在长辈的指导并在一些伙伴之间展开竞赛,将有助于改变这种情况。  
少年成才,固然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却并不特别值得骄做。  
当时南朝齐梁之际的才子江淹,六岁便能写诗,成名也很早。遗憾 的是晚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梁书,江淹传》中说他:“晚年才思 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江郎才尽的故事是发人深省的。  
除在某一方面确有特别杰出、超常的天赋者外,少年时期偏科是不大适宜的,未来的创造和发展需要思想开阔,过早偏科则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这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少年时期虽应以学习为主,却也应逐渐养成分析和判断的习惯。有许多时候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少年时代,人的记忆力特别好,能够在这个时期多背诵一些文学中的精华,不仅对当时有益,对未来也是很有益处的。  
少年,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时期,学习和娱乐不可偏废。在我看来,首先是身体好,其次才是学习好。俗话说,身体是本钱,一个人连本钱都没有了,还能干成什么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