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九头鸟杂志

2010年《九头鸟》第一期目录

[复制链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楠竹情
黄辉
楠竹之乡长大的孩子,对竹子都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孩堤时的我,自然读不懂苏东坡的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我知道,竹乡人的生活离不开竹子,去田间地头手提的竹篮、肩挑的竹筐,家里睡的竹床、坐的竹椅、吃的竹笋,下雨天出门时打的竹伞、戴的竹笠,孩子们戏耍时手舞的竹枪、竹剑,无一不是用竹子做的。竹子全身都是宝,她残留的枝丫也可扎成扫帚,用以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记得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那时村里有竹器社,其间不乏能工巧匠,用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帘、竹筷、竹工艺等,要有尽有。是竹子养活了竹乡人,这个道理,对竹乡的孩子是无须言传身教的。
对楠竹,从物质层面的喜好,上升到精神层次的崇敬,那是在我离开家乡出来工作以后的事了。近几年,看张艺谋、冯小刚导演的几部大片,最让我心动的镜头莫过于那浩渺无边、壮阔无穷的竹海。十多年来,在我浓浓的乡愁里,萦绕心头的不正是这片如汪洋般的竹海吗?要知道,以盖世的轻功,脚踏漫山锦秀,飞奔于万倾碧波之上,那不正是我童年的梦想吗?
在中国古文化中,那幽幽竹林恰是文人名士所追求的隐逸避世的场所,如唐代的“竹溪六逸”、西晋的“竹林七贤”。七贤中,我最喜欢嵇康。这位竹林里的打铁佬,长得也如楠竹一般清秀、挺拔,《晋书》在写他的容貌时颇费笔墨,说他已达到“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这铁打得好,文章写得也不赖,如《声无哀乐论》、《太师论》、《管蔡论》、《释私论》等,千古相传。除了爱喝酒、死得可怜、一生潇洒风流外,最让人称绝的,他还是个音乐家,在竹林中,他谱成了一曲堪称千古绝唱的《广陵散》。对此曲,古今书籍记载颇多,可惜失传。没听过也好,可令后人任意想象。
电影镜头里,那如诗的竹林,如画的竹海,确曾给过我无尽的遐想。可惜导演并不想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在那部现代版的“王子复仇记”《夜宴》里,清幽的竹风里竟埋伏着血腥的杀戮。傲骨的翠竹怎敌得过锋利的寒铁,但她那清雅的儒风,即便是面对死亡,也是永不变色的。以此背景来烘托剧情,实在高明。
或许冯导深知楠竹的精神,她有着坚韧不拨、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不屈服于雪压枝头,不屈服于狂飙折腰,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韧。纵使一时被摧眉折腰,但她“身临屈处有骨节”,只要“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多少年来,家乡楠竹那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直感召着我。你看那楠竹,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只要给她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她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杆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
又是一个春天,该回家乡看看楠竹了。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将破土而出,直指云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乡诗雨
妈妈,我们己远航
——为救人牲牺的三位大学生而作
李勋
妈妈,小时候常听你讲
要学会怎样去踏浪
要懂得怎样去赏读那烂漫春光
在生活的这片水道
放飞我们试航的梦想
妈妈,你想念我们的时候
就去听那回望的江浪
儿会在水波里
触摸你泪盈的脸庞
把你霜染的白发轻轻抚烫
妈妈,乘着那片霞光
我们开辟了人链的长廊
奔流不息的生命河啊
有多少航行的坐标
我们还要去那远方把爱铺往整个天堂
妈妈,乘着那片霞光
我们真的开始了远航
天空飘洒的泪雨啊
己洗亮我们美丽的诗行
让如花的青春尽情绽放
让如歌的生命悠远飘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只眼睛(组诗)
谢望梅
一起睁开
欣赏朝露下的花瓣
一起微闭
享受阳光雨的温暖
一起上弦月
为初开的情窦羞怯
一起下弦月
为丰收的爱情欢颜
——我是左眼 你是右眼
相距如此的近啊
近得不到一指之远
可彼此又被阻隔
看不到对方的容颜
从没有亲密接触
保持着矜持的初恋
——我是右眼 你是左眼
相距这么多年
分明又,相伴这么多年
朝朝暮暮我与你为邻
岁岁年年你将我陪伴
每个日子
我都把你感觉
每分每秒
你都把我挂牵
——我们是左眼和右眼
没有世俗的卿卿我我
没有庸俗的悱恻缠绵
每天只有无言的问候
你在我的耳边
我在你的耳边
——我们是右眼和左眼
这永恒的距离
这永远的遗憾
这审美的距离
这诗意的浪漫
每根神经相通
每道血脉相连
我们是左眼和右眼啊
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情缘
因相距而彼此吸引
因无助而倍加期盼
两只眼睛
本是“一双眼”
一双情种
就这样
心灵交融
相守相伴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
梦天湖夜座
袅袅的柳发
弯月是一把银梳
我满头的青丝
交给谁来理抚
秋初的夜风这温柔的手
摇着码头的长廊
摇着长廊下呢喃的涛声
远处的渔火似有还无
宁静的夜晚似沉还浮
如酒的夜色里
画栏斜依着一双影儿
醉意恍惚
一边剥着鲜鲜的莲子
一边说着莲子的故事
菊花茶,啜出几多诗书
朝成青丝暮成雪
在乎也不在乎
只任秋风轻轻地梳啊
语尽欢,眉尽舒
荷香涨了半湖
一千年,一万年
修得这幅《廊桥夜坐图》
执子之手
就做了神,做了仙
做了爱的信徒
想你的时候
想你的时候
窗外没有月亮
月亮怕我找你的影子
找痛眼睛
想你的时候
林中尽是夏虫的呻吟
夏虫叫痛我的长发
扯痛我心
想你的时候
你就是我额前的晶莹
是我腮边的笑颜
是我灵魂深处的琴音
想你的时候
你就是我满满的思念
是我长长的牵挂
是我全部的身心
想你的时候
夜色如酒浓酽醉人
一遍遍筝曲悠扬婉转
同天地和鸣
    画树
画一棵树
画你的高入云端
用我一生来仰望
画一棵树
画你的潇洒飘逸
用我一世来追寻
画一棵树
画你的枝繁叶茂
让葳蕤的深绿浅绿如荫如盖
画你的繁花似锦
让馥郁的粉红嫩黄绽放青春
画一棵树
画我今生今世的渴望啊
我的渴望
在绿叶和枝柯上栖息
在浓荫和花朵里欢庆
再画一些瘢迹
一些伤痕
那是风雨冰雪在我心头的记印
我的爱恋纵使受伤
但不能停歇
就象谁也无法阻止
大树开花发青
一束束枝条
是我挥在风中的狂草
一片片碧叶
是我题在云头的芳名
画一棵树
画蓬勃的日子
还有六月艳阳火热的情
画一棵树
画佛境中的菩提
画红尘中的缘份
画一棵树啊
用我青春的颜色
描绘你顽强的生命
多么好的庄稼
赵长春
多么好
这些庄稼们
名字都好听
看上去 叫出来
亲切又温暖
拥抱大地

在地里站久了
你也会成为庄稼
或者一株玉米
或者一捧红薯
会用他们的语言
说说一生的风雨
还有得失

一只鸟飞过来
落在你的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闽越行(三首)
周春泉
武夷山意象
告别辽阔起伏的海
成群结队 徙归
出厦门 越漳州 几亿年
至今没爬出蛮夷之地
柱状的峰 是你伸啸天的头
包状的崖 是你耸晒日的背
脚下 一弯弯清冽的溪在汩汩地流呵
流不尽的是你对大海眷恋的泪
武夷山意象
是诗中这群栖息的龟
   闲品大红袍
是闽山 是闽水
是闽崖 是闽茶……
是南越王堆起溢满清香的武夷山
向八千里京都悄悄发酵……
于是商旅茶道演化成遥迢驿站
红袍加身 传着山水钟灵的造化……
哟 这一簇簇  一叶叶
似眉非眉的大红袍呵……
     听海
   ——鼓浪屿听艺人弹琴??
千里迢迢来看大海
倒不如说是为了听琴
你如棵清濯的椰子树
微风中拨海浪如弦
我终究会像海潮匆匆离去
你却还在怀抱鼓浪屿
抒海样声音……
哦 我的琴岛
我的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这就是你
——献给所有的政研工作者
彭扶摇
  (一)
你从山中走来
田埂地头洒下你辛勤的汗滴
你从街道中走来
厂矿企业留下你亲切的笑语
你从会场中走来
平凡的岗位有你精彩的篇章
你从工地中走来
开发的热土有你匆匆的步履
你一路走来
带着泥土的芬芳
带着一身的疲惫和热忱满腔
无论是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
还是沉睡待苏的乡村田野
无论是抗洪抗雪救灾的前沿
还是清贫落寞的机关办公室
到处都有你忙碌的身影
到处都有你青春的诗行动人的乐章
     (二)
多少个不眠之夜
多少次灯光长明
漫漫长夜里
有你伏案奋笔疾书的身影
有你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的旋律
不知何时
皱纹爬上你的额头
白发染了你的双鬓
不知何时
眼袋冒了出来
颈椎腰椎弯曲变了形
不知疲倦的你
却依然以高昂的姿态
抖擞的精神
迎接第二个希望的黎明
     (三)
多少个季节轮回
多少个春夏秋冬
峥嵘岁月里
有你一串串奋斗的足迹
你用坚定的信念
浇铸一颗赤胆忠心
你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洪流
有人说你是红烛
燃烧着火红的青春
是春蚕
为人作嫁无怨无悔
是傲岸的莲
默默散发着芬芳
也有人说你是谦逊的绿叶
用生命的绿色
装扮人间最美的风景
    (四)
其实
你什么都不是
你只是一名普通的政研人
一名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
你是领导工作中的参谋助手
你是挺立改革潮头的弄潮儿
你是新农村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你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领头雁
你是人民的勤务员
你是百姓的贴心人
你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你是春天的使者
你把党的阳光雨露播洒百姓心田
你把人民的嘱咐重托铭记心间
你追踪热点聚集时事关注民生
你探求特色农业科技致富之路
你深入基层走访工矿企业
你把来自一线最宝贵的资料
捧到决策者的案前
你怀揣一个信念
那就是---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急群众之所急 想领导之所想
     (五)
因为你
经济在向前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
因为你
民生在不断地改善
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因为你
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得到诠释和印证
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强
当一篇篇凝结汗水和睿智的调研报告
变成决策变成生产力的时候
当一个个建设项目开工的号角
悄然吹响的时候
当人们漫步于
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园、科技园
看到一片片丰收喜悦景象的时候
当“大项目、大发展、大跨越”战略
付于实施的时候
你只是在台前或幕后
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
也许你品尝不到果实的甜美
也许你走不上成功的领奖台
你却总是笑对生活乐于奉献
你从不去计较个人得失
也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从不去向世人奢求什么
也不向人张扬什么
你总是以绚丽的风采
豪迈的情怀
默默地绽放生命之花
啊---
这就是你
一名光荣的政研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的概念
吴裕舜
总是在思索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通俗
只要你不对生活过于苛刻要求
那么幸福将随时跟随你的左右
幸福不一定是当多大官有多大权
也不是有车有房有钱什么都富有
也不是一生中从来就没遇到过挫折
更不是爱情事业样样如意无忧
幸福是一天工作顺利完成本职任务
回到家中粗茶淡饭却香甜可口
孩子最近学习成绩又有了新的进步
家人朋友同事平安邻里和睦如友
幸福是在路边等车而车及时来到
遇见别人有难而你去尽力帮助
当你不小心摔跤而被他人扶起
甚至当你急忙如厕又无需排队等候
人生本来短暂犹如一场春梦
真的不需去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碌
损人利己贪得无厌得不到真正幸福
心平气和知足常乐才能永远幸福无愁
斧头湖
吴裕舜
传说是吴刚砍挂时
不小心将巨斧掉落凡尘
砸下一个斧头形的深坑
于是这里便有了斧头湖的大名
你是连接淦河通达长江的一颗明珠
放眼望去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微风吹来湖边的芦苇此起彼伏
身居此地如同置身人间仙境
儿时的我就住在斧头湖畔
爱在晨光中摇船荡漾在湖面
去拨弄荷叶上圆圆的露珠
去追赶翻飞的野鸭白鹭和蜻蜓
扎猛子摸鱼是我玩水的绝活
常常惹得弟弟啼哭姐姐伤神
当莲子菱角鲜鱼满载而归
妈妈便掩饰不住嗔怪的高兴
也许是长期居住在水边的缘故
也就培养了水乡人特有的水的灵性
你瞧渔姑们无需打扮都美丽漂亮
小伙子喜悦的脸庞总是透出豪放精明
而今我经常抽空都要回到故乡
首先要做的就是泛舟去湖里散心
任清悠的湖风恣意抚摸我的身体
即刻就消除了烦恼又增添了自信
呵斧头湖你为何让我如此魂牵梦萦
你的灵性与美丽将伴随我的一生
今后不论我是远在他乡还是相隔千里
你永远是照耀我奋发前进的一面明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盛开的时候
朱凤俊
当春色掠过生命的枝头
我正在伏案谱歌吟秋
窗外声声燕语
突然激活沉重的思绪
直面的正是多情季节
桃花盛开的时候
很想唱一曲春天的故事
无奈让秋意搅乱心头
一段七彩的浪漫追求
仅留守在那童年的窗口
心揣着梦想向年幼告别
青春竟然被寒流卷走……
从冬走到夏
从夏走到秋
将坎坷和痛苦认作朋友
是谁把我推向时间祭坛
我曾经质问日月
也曾向苍天呼救
终于告别缺氧的岁月
终于迎来普天的锦绣
当心情与桃花一起盛开
我不再对镜中的皱纹犯愁
赶快去桃园寻回梦境
乘兴饮一杯春的蜜酒
珍藏于心头的那块燕泥
正是李白灵感的遗漏
秋是什么?
秋不是秋!
秋是春的爱情
秋是花的报酬
人逢秋季当谱春
用生命讴歌春的媚秀
勃发的新绿一旦贮满热诚
身心就燃放出诗意的醇厚
放眼生机盎然的祖国
永远是桃花盛开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花三月
毛臣
不用翻阅
就能想象你的容颜
不用描绘
就能勾勒你的身姿
三月的烟花
弥漫在江南的某个城市
瘦西湖的杨柳
藏不住那一抹诱人的绿
春天 就潜伏在某个枝头
一些男人和一些女人
擦身而过 洒落一地的花瓣
和一串丁香般的惆怅
一些情愫 在雨之外吵嚷
爱情 在惊蛰后觉醒
我骑着车去聚会
在烟花三月
带着一种叫希望的微笑
一路种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韵新风
贺咸安区横沟桥镇农民诗社成立
陈锦文
战天斗地百花香,闯北征南绣锦章。
更喜今朝诗社立,英雄遍地醉歌长。
赞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
陈锦文
温泉热浪五洲传,锦绣温都翠浪鲜。
看我瑶池靓丽雅,嘉宾爆满乐尧天。
满江红?庆祝国庆六十周年
陈锦文
纵目神州,千万里,龙舞碧天。迎国庆,九州欢跃,万众翩跹。改革放开双奏捷,江山如画展新颜。喜五洲热议马恩毛,图变迁。   
思砥柱,挽巨澜。崇科学,领航船。禹甸千秋颂,民吐衷言。万里鹏程齐振翼,穿云追日不辞难。血满腔,赤胆献人民,心里甜。
横沟桥镇农民诗社成立感赋
邱乐义
昔日农家只种田,如今文武两双全。
诗联书画腹中咏,纬地经天手上编。
墨畅小康千福祉,笔酣大业万花园。
农民结社唱新曲,心语兰亭聚众贤。
忆秦娥?祖国颂
邱乐义
六旬年,神州大地换新颜。换新颜,龙腾虎跃,盛世空前。   
千年梦幻今时圆,弘扬特色高端攀。高端攀,邀星揽月,宇外聊天。
望江南?燕
谢邦华
初春燕,轻掠柳丝风。几许阳枝争暖处,一池碧水试灵功。姿肆任西东。   
王谢宅,早已易芜蓬。不恋锦堂栖瓦舍,却思翠竹绕篱松。喜占桂园中。
附:余少敏和谢邦华《望江南?燕》
南来燕,恣意舞春风。破雾穿云舒靓翅,临池点水显轻功。巢筑画楼东。
巢毁燕,失宠任飘蓬。莫恋锦堂梁上舍,应思瘦竹岸边松。觅食野畦中。
望江南?梅
谢邦华
西塘坳,结伴数丛蓬。鹊噪枝头穷扰乱,霜摧新叶怒花容。不屑凛冰融。
长无语,依是暗香浓。僻径悠然独自乐,天寒著意更葱茏。何计报春功。
喜庆“七子”归
——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
王尚芳
嘉靖年间厄运临,明珠惨怛被鲸吞。
王朝腐弱容人宰,民族分崩忍寇侵;
久别孤儿驱恶梦,昨朝慈母喜迎春。
施行两制神州顺,一束荷花献邓君!
注: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国土: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今湛江)、九龙、旅大。

鄂南春早
徐子华
潜山拥翠百花稠,淦水扬波万里流。
竹海松坡栖益鸟,茶园果圃戏金猴。
苧蔴织锦名荆楚,丹桂飘香誉九州。
人杰地灵生态美,城乡焕彩喜丰收。
泳  雪
徐子华
小寒时节雪纷纷,大地铺银曙色新。
万里河山披素裹,千条道路跃红尘。
清污涤垢除虫害,润土滋苗利茂林。
虎啸龙腾匡国盛,神州崛起震乾坤。
泳  竹
徐子华
星星竹海靓咸安,独秀江南景壮观。
幕阜群峰腾碧浪,潜山百鸟舞蹁跹。
傲霜傲雪枝犹茂,经雨经风叶更斑。
万仞兼容胸似海,千钧并纳节如磐。
行香子?淦河
徐子华
屹立桥头,举目驰眸。后花园,碧野芳洲。美轮美奂,水秀山柔。有月亮弯,温泉谷,夹皮沟。   
漫步优游,胜景全收。沐东风,意密情稠。民殷国富,喜渡春秋。看饮高梁,行高铁,住高楼。
为海峡两岸“大三通”而歌
沈俊杰
人为阻隔六旬年,今日三通大梦圆。
对立消除逢一笑,干戈歇息续前缘。
风去不再无端起,兄弟休劳绕道旋。
藉此同胞兴互利,莫忘两会众群贤。
万里长江第一隧胜利通车有感
沈俊杰
孙文凿隧穿江梦,盛世终圆壮志酬。
江底流车鱼贯过,川中过舶竞梭流。
交通缓解辟新径,建设尖端展大谋。
不再人为天堑恨,三维畅达任遨游。
劝   虎
王自成
尽道威仪显一方,可听切齿恨声扬?
心中应把善缘结,胸底休容欲壑藏。
钩瓜不能欺兔鹿,锯牙还得制豺狼。
黎元分享平安福,远胜争雄作兽王。
读报有寄
王自成
天天读报一行行,屡见高官落马旁。
不是贪污兼受贿,就因枉法并嫖娼。
妻儿金屋流干泪,父母黄泉痛断肠。
寄语官员快修德,生前身后谥贤良。
自   警
王自成
桃李才开菊又黄,流年似水易沧桑。
聊将世事糊涂看,摆局残棋送夕阳。
和臧克家《微雨插秧》
余少敏
垄堤新筑绿初匀,雨润头巾泥溅身。
秧嫩风柔田野阔,子规清唱正来神。
附臧克家先生原诗:《微雨插秧》
横行如线竖行匀,巧手争相试腰身。
袅娜翠苗塘半满,斜风细雨助精神。
和王勿宁《创作有感》
余少敏
翩翩倩影叩门来,霞浪滔天任剪裁。
手运千斤陶令笔,腹藏八斗相如才。
遣词巴望灵光现,炼句期求茅塞开。
涉水爬山寻妙境,谁知妙境在瑶台。
附:王勿宁先生原诗(载《九头鸟》2009年第二期P55页)
创作有感
河山万里入胸来,霞影通天任我裁。
腕底直飞倒海笔,心中横溢缚龙才。
忘形得意胡胡扫,泼彩流烟朗朗开。
款罢钤章诗兴发,微张醉眼步琼台。
采桑子?天城行(新声韵)
余少敏
一车眷念天城去,鸟唱乡音。溪淌瑶琴,满目葱葱满目新。   
科学发展应环保,福造当今。福佑儿孙,欲奔小康先治林。
青山水库寻踪去,忆我青春。怜我移民,水没家园百尺深。   
兴修水利民心事,滋润千村。磨练千臣,莫忘当年领袖恩。
贺《九头鸟》开辟“古韵新声”栏目(新声韵)
钱生铭
翱翔艺海二十春,锦上添花再创新。
国粹弘扬幽径辟,芳香扑面递佳音。
大阅兵(新声韵)
钱生铭
巍巍方阵亮国门,倒海排山震世人。
万丈长缨捏在手,神州锦绣仗昆仑。
钟台怀古(新声韵)
钱生铭
群山拱卫洞天开,淦水蜿蜒幕阜来。
虎踞东方迎旭日,咸宁多少古书台!
九宫山之行(新声韵)
钱生铭
千峰万壑入雄关,会海云乡览群山
喷水崖头观日出,石龙幽谷赏泉潺。
凝思历史闯王梦,放眼当今尧舜班。
秀美山川添斗志,一轮红日照霞丹。
画堂春?新农村(新声韵)
钱生铭
路通村寨水流家,小楼亮丽堂华。银屏画面乐开花。良策无瑕。   
免税兴农固本,和谐富裕旯旮。稻黄茶绿伴朝霞。快乐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晚偶成
胡国华
欣辞已丑迓庚寅,万副红联靓万门。
解轭耕牛丰稔乐,出山哮虎福音频。
风吹麦地层层缘,雨洒梅林缕缕馨。
莫道年残冰雪冷,心声似鼓正催春。
迎年口占
胡国华
新赓旧退撞金钟,鞭炮烟花灿夜空。
牛卸轭头欣岁稔,虎奔华夏振雄风。
梅贻五福馨香远,竹毓三冬翠黛秾。
待到春雷开玉宇,江南又是绿洇红。
淦  水  颂
李松筠
柳岸烟波聚凤凰,小桥流水百花香。
钟台宝塔潜山寺,竹海温泉桂子乡。
南鄂新城添锦绣,园区工业谱华章。
欣逢盛世千秋业,淦水欢歌话吉祥。
春曲三章
李松筠
春 雪
江南三月朔风吹,百万玉龙重抖威。
莫羡红梅开二度,春耕农事怕相违。
春 风
春风何日过钱塘,吹绿柳条丝细长。
莫怨悄然无信息,明年报到早商量。
           春归图
半亩方塘一鉴开,春风得意燕归来。
桃红柳绿梨花白,早牧牛童唤不回。
迎   春(古 风 )
艾国林
贵客到山村,谈心叫老温。
虎年春雷响,中央一号文。
采   茶  女
艾国林
春满丘陵翠色稠,熙熙茶女笑山头。
朝阳红脸偷窥比,半是浓妆半是羞。
静   钓
艾国林
倒影青山绿万丛,垂纶半日篓中空。
蝉鸣鸟噪耳边静,坐看池塘一点红。
海军护航
艾国林
大海长空共一蓝,红星初照夜航船。
天公倘若端平水,世自和谐家自圆。
金缕曲?汀泗桥山村
艾国林
汀泗居南国。赛周庄、古桥明月,一湖银阔。忆昔龙蛇从兹斗,叶挺挥矛扫北。春换岁、依然萧索。绿水青山空自怨,忿悠悠,难释心头惑。轻扣问,屋前柏。   
而今泉碧田肥沃。听新村、渔歌袅袅,笛箫声过。树托斜阳花影弄,乐得村翁浅酌。看老伴、初玩玉镯。小子边关来短信,喜连连,要对黄莺说。喉痒痒,唱鸠鹁。
送孙女从戎
艾国林
揖别家乡赴远关,戎装飒爽跨雕鞍。
木兰沙漠征胡马,红玉潇湘抗暴番。
自古须眉多俊杰,从来巾帼出英贤。
雪莲绝顶寒风傲,笑望金瓯共月圆。
注:梁红玉,南宋女将,在洞庭湖抗金。
武广客运专线开通喜赋
施志坚
贴地飞行孰与伦,瞬间千里寄情殷。
赶超跨越争朝夕,纵隔天涯若比邻。
武广相连过往频,流通互利惠人民。
峥嵘岁月创新路,经济繁荣万象新。
沈浩事迹有感
施志坚
开拓创新为富民,小岗旗举逐时新。
英雄业绩千秋鉴,请慎廉洁正国门。
情钟根扎小岗村,致富为民不染尘。
爱惠六年捐心血,长存浩气见精神。
虎年新春喜赋
黄钟
正值新桃换旧符,回眸展望两心舒。
牛耕沃野千仓实,虎啸春山万物苏。
高铁已然驰快捷,太空又拟探蟾蜍。
环球仍在愁风雨,唯我中华景独殊。
谢李城外先生赠大著《向阳情结》与《向阳湖文化人采风》
陈汝定
向阳文化久存封,慧眼开封立大功。
鸿篇巨制蒙贻我,无韵离骚警世钟。
柯于明先生赠《豪情万丈》等三部大著,赋此奉酬
陈汝定
豪情万丈笔勤耕,咳唾随风珠玉生。
三部华章蒙赠我,卷开灯下听金声。
读罗勇先生大著《田园牧歌》有感
陈汝定
有缘相识向阳湖,蒙赠诗文一串珠。
秉笔未忘扬国粹,为官犹记效龙图。
注:“龙图”指包拯包龙图。
金戈先生赠大著《谁是赢家》读后
陈汝定
春秋笔法写春秋,妙绘官场美丑图。
屈死冤魂堪告慰,佞臣永跪岳坟头。
谢张佩萱医师赠《宁心集?续》
陈汝定
诗园奋笔又丰收,蒙赠华章醉我眸。
岁月难留咏絮在,胜作宦海一王侯。
注:东晋谢道韫之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其兄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其叔谢安大为赞赏。后因以“咏絮”称赞工于吟咏的才女或佳作。
福   星  楼
喻达忠
明月松尖照,清泉石上流。
阳台观鸟舞,此地福星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苑
咸宁嫦娥文化现象探源
万立煌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俗称“鄂南”,处幕阜山之阴,北邻武汉市,南与湖南、江西两省接壤。语言上属赣方言区,同时受北方方言和湘方言影响,具典型的语言过渡地带特点。
我们知道,嫦娥本是我国古代东夷国神话人物,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这不足为奇。有趣的是,在咸宁,人们对嫦娥似乎情有独钟,硬是营造出一种本土的嫦娥文化现象,这就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或产生某些疑问。怎样看待和理解咸宁嫦娥文化现象,我以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咸宁民间文化源流与特征解析
咸宁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先民们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创造、繁衍、勃兴了光彩夺目的鄂东南古代文明。
新石器时代,鄂东南属“三苗”之地。现代考古发现,通城尧家林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三苗文化的遗存,考古学界将其划定为尧家林类型。随后,出土商器中,崇阳铜鼓则为那一时期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唯一有出土地点的铜鼓。有关专家认为,它不仅是南方文化的产物,且应是土著文化的结晶。据最近通城有关资料介绍,通城药姑山、龙窖山一带为瑶族发祥地,这一带遗留至今的石寨、石洞、石井、石台、梯田、茶园等大量具有瑶族文化特征的遗址,具有大规模古人类聚居活动的典型表征。瑶族《千家峒歌》,唱的是他们的发祥地。中国瑶学会确认龙窖山“千家峒”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其命名早于现在的江永、道县、灌阳三县交界的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文明发祥地。从瑶族《漂洋过海歌》中,我们得知 ,“周朝”时他们已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据清康熙《通城县志》载:元代前,通城为汉瑶杂居地, 后因战乱,瑶民渐入湖南。)再往后,有“吴头楚尾”之称的鄂南,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相应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鄂东南地域文化。咸宁市文联主席柯于明先生将之概括为“楚风吴韵”,应该是颇有心得的。咸宁古代文化受吴越影响较深,同时楚文化也涉入其中,这有崇阳沙坪的春秋楚墓群为其佐证。原咸宁地区博物馆馆长彭明麒先生曾撰文指出:“通过考古发现,可见鄂东南古代文化的总体面貌,它是在三苗文化基础上发展演化的有鲜明土著特色,并吸收了南北文化因素的有过渡性的类型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定与其周围文化发生相互传递、相互吸收的信息联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这种交流就愈加频繁,因而文化间就愈呈“趋同性”,愈是与原始面貌发生迥异。咸宁地区处在江水环抱、幕阜横断的半封闭半开放地理环境和南北文化过渡位置上,这就是鄂东南文化既易滋生并保持自身特点、又不可抗拒南北文化影响的天然条件。
如今,鄂东南已成为汉民居住地,但我们仍可以从出土文物之外,即从众多遗存的民俗事象中,寻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远古足迹。咸宁的神歌、山鼓、脚盆鼓、戏凤凰、拍打歌等传承至今的民俗活动,既有山地文化特征,又具平原文化特点,它们萌生的时代可能是很古老的,据研究,应该与三苗文化、楚文化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其实,这种推测或是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那么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我们真正愿意走进咸宁,用心去认识咸宁,感受咸宁,那么,一定会分享到当地精神文明从远古到现代一路走来所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与喜悦。
二、        月亮崇拜是鄂东南民间文化的一大特点
神话是人类原始时期的产物。鄂东南流传的神话,如《洪水淹天》、《姊妹人的来历》、《月亮给太阳一包绣花针》、《月亮变锄头》等等,显然都是三苗文化、月亮崇拜的表露和遗存。作为民俗信仰,月亮崇拜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由此产生的某些民俗事象,应是事出有因和十分自然的。至今,当地流传的童谣中,有很大一部分与月亮有关,如《月亮走》、《大月亮》、《月亮崽》、《月亮歌》等等。有趣的是,月亮与太阳相比,月亮是老大,是哥哥。神话《月亮给太阳一包绣花针》中,月亮是哥哥,太阳是妹妹,讲的是哥哥帮助妹妹的故事。或许有人认为这是阴阳颠倒,于理不通。其实不然。在咸宁很多地方,哥哥同时也指姐姐,尤其在过去,姐就是哥,而根本就没有喊姐姐的习惯。关于这一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赴咸工作的外地干部为此闹过不少笑话,他(她)们应该记忆犹新。由上可见,月亮和太阳其实是俩姊妹。我们也注意到,马学良、今旦译注的《苗族史诗》中,在赞颂日月时,通常也是把月亮排在太阳前面。之所以作这样的比较,无非想说明一点,阴阳的排序其实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或许同月亮崇拜一样,应该是母系社会文化发展而来的文化传承结果。同时,就鄂东南而言,月亮禁忌作为一种知识记忆,早在人们的孩童时代已根植心灵:不能用手去指月亮,不能对着月亮撒尿,不然会被月亮割耳朵,等等。大凡土生土长的咸宁人,自幼都曾受过这种“传统教育”。可以这样认为,在当地,尤其在农村,孩童的启蒙教育往往是从认识月亮而开始的。当然,在现存的与月亮相关的民俗事象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还数咸安区大屋雷的中秋祭月活动—守月华。
守月华是一项古老的中秋祭月活动。农历八月十五夜,村落宗门前,即祖堂正对月塘的月台上,设有香案和三牲供品,主祭净身焚香,引领祀典队伍开展祭祖、请神、娱神、颂神、送月神等系列活动。此时,月塘倒映月影,人们围月塘祭月、赏月,守望圆满。有鼓乐队伴奏,有三眼铳和鞭炮扬威助兴,场面神圣、庄重、热烈。应该说明的是,守月华不只咸安所独有,在浙江、江西等地也有流传。它们的相同之处是,时间都在农历八月十五夜,都通过水中的倒影观赏月亮,守候佳节,收获圆满。所不同的是,咸安的守月华保留着古老的祭祀活动特点,或者说还保留着一种原生态的面貌,而异地的守月华,已是大家闺秀们守着水盆进行的一项高尚娱乐,多少有了些阳春白雪的味道。
据调查,咸安大屋雷的宗祖原为宋代安徽移民,为避战乱由安徽迁至江西,再由江西迁至湖北咸安,如今已繁衍至四十几代(不计当地原始雷性)。如今的咸宁居民,大多为宋、明、清时期由江西迁徙而来。由此可见,咸宁的民间文化,既有三苗文化的根基,又受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与吴越文化相交融,再加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因素,这就是咸宁的民间文化资源为什么那么丰厚,其语言为什么那么特别,总体面貌为什么别具一格的根本原因。
关于月亮的话题,咸宁民间还能找出许多,如果稍作选择与拓展,那就不能不首先提到与月亮紧密相关的桂花和嫦娥了。
三、桂花之乡崇敬嫦娥是构成咸宁特色嫦娥文化的基本要素
咸宁地处江南,山清水秀,大自然赋予它特有的奇观异景和丰富物产,古往今来,不仅使生老于兹的人们引以为豪 ,同时也给民间文艺的创作者们提供了特有的素材。
咸宁是我国桂花原生地,是著名的“中华桂花之乡”,在三苗文化的影响下,在月亮崇拜的驱使中,古老的桂花文化必然与古老的嫦娥传说产生艺术上的交融,并催生出咸宁特色的嫦娥文化现象。对于咸宁来说,嫦娥传说原属外来文化,是因为有了桂花,才使得这一外来文化在咸宁能够落地生根,也只有因为桂花情缘在民众心底的挥之不去,才能使嫦娥这一艺术形象在咸宁受到特别的崇敬与爱戴。
咸宁市咸安区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为当地嫦娥文化的抢救和挖掘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刊印了《嫦娥文化》资料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咸安的嫦娥,是一个既没有脱离传说之原本面貌,又逐渐被当地化、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
毕竟,嫦娥飞天的故事情节,无论从史书记载还是民间口头传承,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根深蒂固和不易改变的。她窃药飞天,罚作蟾蜍,独守月宫,这些流传千年的传说,作为一种道德教化,或许会长久延续下去。咸安流传的嫦娥故事,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些。然而,为了他们所喜爱的嫦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却被悄悄塞进了不少的“私货”,显然是在为嫦娥、同时也为自己作些合乎情理的解脱。《嫦娥变成月精》、《嫦娥是祸水》等,一看便知,这是后世之作,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跑了进来,视线被转移了,概念被偷换了,矛盾的焦点再一次对准了猪八戒等众所周知的“好色之徒”。
嫦娥是美的化身,因美招祸,受到王母娘娘的迫害,自己也为所犯的过错而后悔,这些在咸宁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中得到大量反映。如果说,其中突出表达的是民众对嫦娥的同情,那么,《嫦娥蒙冤》这一后世产生的以正视听之作,已由同情转换成了为正义而呐喊。这种颠覆性变异的作品,恐怕只有在咸宁,准确地说,只有在咸安—这块月亮崇拜、桂花盛开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得出来。它在保留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女性的特殊视角,认真地、合情合理地道出了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善良、正直且又宽容大度的高大嫦娥形象,被完整而巧妙地塑造出来。可以说,这样的嫦娥才是咸安人心目中的嫦娥。换言之,桂花之乡本是嫦娥的故乡,爱桂花与爱嫦娥是分不开的。所以,咸安才会有那么多的嫦娥故事,有那么多嫦娥曾经涉足的地点,有那么多与嫦娥相关的民俗事象,以至有那么多的人至今还为此津津乐道。
不可否认,咸安流传的嫦娥故事,大多为古老传说影响下的后世附会之作,但它却是当地民众崇敬嫦娥的思想情感的真实表现。嫦娥在咸宁,尤其在咸安,是神,是仙女,是美人,是爱情的力量。所以,这里才会有供奉嫦娥的庙宇,才会有嫦娥飞天的石墩,才会有历史人物钱六姐是嫦娥下凡的特殊情结,才会有打桂花时先祭拜嫦娥和守月华时先拜请嫦娥的习俗……
如果说,上述的一切理性意味太浓,那么,不妨轻松一下,欣赏一下咸宁民歌,看看民间是怎样直抒情怀的:
《五叹神女歌》—
五叹嫦娥仙  不该去飞天  窃药本来犯天条  变个蟾蜍做月精  吴刚犯事做苦工  天天砍树只哼哼  嫦娥是神不像神  日日捣药苦煞人
《月亮歌》—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不见  我盼嫦娥眼望穿……十五十六月儿圆  我与嫦娥好相见……十七十八  月在初更发  见不到嫦娥心急煞
《女神歌》—
嫦娥仙嫦娥仙  嫦娥窃药飞上天  月里嫦娥她最美  天兵天将把她恋  仙女班中她领先
王母娘王母娘  人家说她恶婆娘  织女星和七仙女  四姐婚姻被她挡  嫦娥飞天上她当
《十把扇子》—
二把扇扇二分  扇到嫦娥一古神  嫦娥本是月中仙  贬做蟾蜍丑煞人  千古奇冤不公平
《双合莲》(民间长诗)—
媒人旁边把眼睃  秀英就是这娇娥  人说嫦娥生得美  她比嫦娥强得多  不知宇卿意如何
《花手巾》(民间长诗)—
六想情哥见月光  对着月亮想情郎  嫦娥也悔偷仙药  广寒宫里好清凉  叫我如何不想郎
《梅花》(民间长诗)—
将言回答我娇莲  自古嫦娥爱少年  七夕牛郎会织女  吕布当年戏貂蝉  郎不恋姐难上难
《牡丹花》(民间长诗)—
越思越想越深沉  世上难寻这美人  好似西子再出世  犹如嫦娥下凡尘  想个良计结为婚
《陆英姐》(民间长诗)—
情姐回言付郎君  情哥说话有理文  我是天上嫦娥月  照亮凡间几多人  不是神仙难拢身
情哥回复姐一声  姐是仙来郎是神  你是天上嫦娥月  我扯乌云来遮身  犹如日月结为婚
……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歌谣仅是信手拈来,纯属娱乐,如果硬要整出个什么条理性的东西,或许,它真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本应是轻松愉快的,爱情本应是充满幸福的,美是人人都可以追求的,宽容和谐是人类社会所追求并永远需要的。
总之,随着对咸宁民间文化的逐渐认识与了解,我们更加深深热爱这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对创造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咸宁人充满敬意,并被他们的智慧、胆量、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折服。如果嫦娥在
天有灵,真该大胆思凡一回,至少,应该常回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栏小语
思  说
徐全利
韩愈写过《师说》,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套其意作"思说",是以为"传道"离不开"思","授业"也离不开"思","解惑"更离不开"思"。仍用韩老先生在《进学解》中的说法,叫"行成于思"。
所谓"行",拿现在的说法就是办事情、干工作,自然包括了"传道"、"授业";所谓"思",就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进而"解惑"。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思",是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把事情办好的前提。
马克思认为,想象是人的高级属性。文学作品的形成,是作家"文思泉涌"的结果。这"文思"中,就有"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既有逻辑思维,更有形象思维,还有发散思维即联想,所谓"浮想联翩"便是。就是所谓"下笔如有神"的"急就篇",也是由于事先早已有所思虑,写前成竹在胸,一气呵成。正如鲁迅所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思结想,一挥而就。"用通俗话讲,也就是"意在笔先"。《古今图书集成》载:"王勃每作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一笔书,文不加点,时人谓之腹稿。"这里所说的"腹稿",指的就是动笔前的反复研究斟酌,再三考虑思索,实际是酝酿、构思的过程。在人们所夸誉为"出口成章"者中,大抵要算曹操的第三子曹植。《三国志》上说:"言出为论,下笔成文。"他最有名的"煮豆燃豆箕"七步诗,看似"诗才"出众,实则是"思才"拔萃。曹植深受皇帝阿哥曹丕的嫉妒,危如累卵,常对这种"伴君如伴虎"的兄弟关系忧心如焚,日思夜想。所谓"七步诗",不过是久久地郁积于心中的"思",一下子喷涌而出罢了。恰如渥滋华斯阐释的:"有价值的诗,决不是由于题材丰富就可以产生出来,乃是由于一个具有非常的感受性的人,曾经长久深思而产生出的。"(《抒情短歌序》)难怪曹植死后,赠谥曰"思",人称"陈思王"。这大约正是他一生多思、善思的盖棺论定。
韩愈在"行成于思"之后紧接着说"毁于随",既阐明了"思"之重要,又指出了"随"亦即不思的危害。譬如雨后到林中采菇,有色彩斑斓的,有奇形怪状的,有灰淡素雅的,采者如不加思索、辨别,见菇就采,或只拣漂亮的采,炒来就吃,就很有可能误将毒菌当香菇,非吃出乱子不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遗笑千古,无疑都是"随"而不"思"的典型。南宋秀州率众起义的邵青,也曾吃过"随"而不"思"的亏。公元前284年,齐国即墨守军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伐齐的燕军。这在当年可谓是一种创举,但在时隔千余年后,邵青仍沿袭这套老章法,而对手宋将王德早有戒备,结果火牛全都掉头奔向自己军中,引起自己军队的溃乱。原因何在?正如《宋史?王德传》评价的:"是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变,此成擒耳。"
大概是从思之益和不思之害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受到启示,民间有句格言叫"三思而行"。这里的"三思"是多思的意思,我姑且"偷换概念",将怎么思也概括为"三思":勤思、深思、巧思。
"勤思"。爱因斯坦说过:"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说的是反复思考,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勤思"。至于在空间上,清代中叶哲学家、数学家焦循在《里堂老人事略》中告诉人们:"学有辍时,思无辍时也。食时,衣时,寝时,行路时,沐浴时,便溺时,凡不能学时,皆当即学而思之。"西晋的左思,本不特别聪慧,但因勤于实地观察,勤于用脑思考,并且在走廊、庭院、厕所等处都挂有纸笔,随时把想到的佳句记下来,经过10年构思,终于写成杰作《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可以说是勤思的成果。
"深思"。只勤思还不够,更要深思。平淡不是深思,浅显不是深思,冥思苦想不是深思,想入非非不是深思,异想天开也不是深思。牛顿说:"我的成功当归功于精心思索。"深思就是"精心思索",犹如"吾将上下而求索",思得远,思得深,思得透,思得真,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找出内在联系,找出客观规律,能够一叶知秋,滴水见太阳。
"巧思"。"巧"似乎有些玄,好象虚无飘渺,无踪无迹,实则巧思就是善思,也有规律可循。譬如善问善于提出问题既可向别人提问,也可向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说明了遇事贵有疑,有疑则思,思则受益,这便是巧思的窍门之一。思游其境,也是巧思的一个窍门。南宋学者吕祖谦曾现身说法介绍道:"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害,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如何处之。"这说的是身入其境,善于从别人的成败得失中深入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自己。
勤思、深思、巧思,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有此"三思",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被美丽的假象所欺骗;有此"三思",可以对复杂的事物作冷静的分析,处花花世界而不乱方寸;有此"三思",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胸有成竹,攀上"行成"的高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柯于明书评书序四篇
激扬文字 臧否世态
——序何成林《一个人的编年史》
2008年初,何成林当选为通城县新一届作协主席。我们冒着漫天风雪驱车前往祝贺,感受了选举会议暖融融的氛围。何成林担此新任,既是老主席杨弃的举贤荐能,更是该县全体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一致拥戴。
何成林是一位教育界专家。他所管理的学校多年来蓬勃兴旺,事业如日东升。曾有人担心他校务繁多,不会有太多精力来抓作协工作。现在,何成林给了大家以满意的回答。一年多来,通城作协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学活动丰富多采,涌现出一批人才和作品,会刊《天岳》起点不凡。而且,他个人带头创作,出了不少成果。
《一个人的编年史》就是他的成果之一。
这部几十万言的作品集,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它以时间为经,以文章为纬,举凡现代文学体裁,几乎无不涉笔,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宛如一串珍珠项链,而其中每一颗的妙趣又各不相同,值得再三品味。我很高兴能先睹为快。
《一个人的编年史》是何成林先生人生感悟的笔录和抒发。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青春年少的激扬文字,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在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中表现出和谐自然的意趣。譬如《远山》、《茶泡》写少男钟情、少女怀春的纯美之爱,简单而无邪;《姚师傅》写老夫老妻打情骂俏,执手偕老。而《给W》和《给三个人》系列情诗抒发了渴望丘比特之箭的狂热和痛苦。他“我手写我心”,所写的都是自己的生命体验,字里行间流淌着生活的美感,单纯而又厚实,清淡而又传神。另一类是更显老到的文章。随着岁月年轮的增多,作者以越来越敏锐和深刻的目光观察生活,揪住种种世俗的东西予以揭露,一针见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言辞犀利而又风趣幽默。这在他读《红楼梦》、读《史记》的札记中已初现端倪,到后来便一发而不可收。比如《我的班委会》:一个班的初中生被头脑发热的班主任折腾,搞起成人政治游戏;《桌上文字实录》鞭辟入里地批判了芸芸众生的贪鄙、虚伪、昏昧、荒淫等;收录在2009年的近百则笑话,对世态人情的描摹和悖谬言行的讥讽足以博人一笑,间或还能笑中催泪,令人久久不能释怀,颇有《笑林广记》的味道。
这部作品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蕴含其中的思想和哲理。岁月的打磨,丰富的阅历,勤奋的思考习惯,使他能高屋建瓴,洞察世事,较易切入生活的本质,把握生命的真谛,悟人之不悟,发人之未发。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到一个生活的歌者曲折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聆听一片神奇的土地优美的乡村牧歌;亦不乏对社会百态、人情世故、人性优劣的批判,振聋发聩却令人忍俊不禁,读至痛快处叫人拍案。
何成林创作的艺术风格是较为复杂的。他崇仰沈从文、汪曾祺、孙犁、川端康成等文学大师。他的大部分作品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句式短促,用语简明,往往采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寥寥几笔,纤毫毕现。有的散文甚至既是诗体,又是小说,践行了前辈们提倡的“诗体小说”、“小说散文化”等文艺理论。还有一部分作品风格迥异,嬉笑怒骂,作匕首投枪状。
总之,《一个人的编年史》是一部有深度、有特色、有较强可读性的好作品。它的正式出版,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事,而对通城作协乃至整个鄂南文坛,都会有许多启示性意义。
祝愿何成林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精品。
情系乡土 诗化鄂南
——序黎时忠《鄂南深处》
鄂南是中国当代乡土诗的一片沃土,一块高产田,涌现出一批“乡土诗人”。黎时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当《鄂南深处》在《咸宁日报》一组一组推出时,我就注意到了作者宽博的视域和恢弘的谋划。现在,他果然邮来一部即将出版的厚厚的书稿,竟有50组110首。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有如品啜新茗,心清气爽,浓香弥屋。
鄂南,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一片生机勃勃的家园。也许你从不曾走进鄂南,也许你脚踏这片土地之上,却从没到达过“鄂南深处(不仅指空间距离上的‘深’)”。 只要你走进“鄂南深处”,你就能感知许多,体悟许多。然而,由于每个人走进鄂南的方式之不同,他得到的感知和体悟也就各异。黎时忠,他以诗为杖,跋山涉水,走进了“鄂南深处”。他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所由,根脉之所连,情爱之所系。他发现这块土地上,有太多的风雨沧桑,有太多血与火的记忆,有太多的屈辱与荣耀。但他更看到,这里有更多更多的诗情画意,这片土地本质上是诗意的。也就是说,他眼中的鄂南是“诗化的鄂南”。
在黎时忠“诗化的鄂南”中,山、水、田园、房舍,一切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诗的色彩。鄂南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诗意地存在着、抒情着。诗人把敏锐的目光扫向“鄂南深处”的方方面面。鄂南的历史积淀、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山水草木……都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摹。他的观察是全方位的,到边到角的。他写尽了鄂南的风物、风土、风情,写出了鄂南的神秘、圣洁、多姿多彩、风情万种。可以说,《鄂南深处》是一本诗化的《鄂南方志》,或是用诗写成的《鄂南旅游指南》。它能让身在其中者心生自豪,让初识鄂南者相见恨晚,深深爱上这片土地。
从日常生活取材,于平淡处发掘诗情,是《鄂南深处》一大特点。今日乡村的各种细枝末节,农民生活的吃喝拉撒,都被诗人摄进诗中,吟唱一番。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看新娘、闹新房)、那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如牛经纪、脚猪汉)、那些堆放在农舍角落的旧物什(如草鞋、芒帚、方桶、竹篮、禾镰、楼梯)竟能入诗,而且写出了浓浓的诗味。这是一种功夫,一是从平常中发现诗意的敏感。黎时忠似乎达到了目之所及、皆能发而为诗的境界。对于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诗人来说,这种童心未泯、诗情如花的状态尤为可贵。他始终能用一双诗眼来打量世界,用一颗诗心来解读生活,用一种机敏来捕捉诗的灵感。因此,他的丰收是一种必然。
从另一角度讲,诗人虽能见啥唱啥,脱口得诗,但绝非随意取材,信手拈来。相反,他是严谨的。他总是选择那些能展示“鄂南美”的题材入诗。诗集中,绝大部分诗作都是在发掘和咏唱鄂南之美。这种美不是空泛的,而是渗透于乡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无论山形水貌、石桥古堰、官塘旧寺、渡口凉亭,在他的笔下都是美仑美奂,令人神往。风俗之美是他着笔较多的,甚至可以说,《鄂南深处》就是一部“鄂南风俗画”。诗人用一支五彩笔,对鄂南的“香风美俗”进行了细致的描摹:方言、戏班、檐灯、米酒、花轿、祠堂、族谱、家神……“这就是习俗/习俗这部书/在各个小天地里/翻来翻去 读来读去/自己人亲切着/外来人新鲜着。”(《习俗》)诗人有意识地不厌其烦地摹写风俗,因为他懂得,正是这些“香风美俗”,蕴含着鄂南的特质和基因密码。
同时,诗人注重选择那些易于进入“鄂南深处”的题材,挖掘事物之上寓含的深意和哲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黎时忠来说,既俗化地生活,又诗化地思考,对鄂南乡村的审视持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所以他对生活的把握更能够真实和深刻几分。鄂南的乡村是朴素的、平淡的;山民的生活是丰富的、深邃的。描画它的形远远不够,还必须揭示它的魂。黎时忠的诗,不仅写了山模水样、水光山色,更写了山灵水性、山魂水魄。他的诗,闪烁着精神的异彩,升腾起理性的光芒,散发着心灵的热度。他写《木犁》(一种以木作犁尖的犁):“在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时/我把泪流在农人耕着的田里/当我年年见到这种场面/我才知道这里全是/二千多年前死去活来/的祖先”。读来令人灵魂震颤。他写《山路》:“象一根带子/捆着一座座山/也捆着一个个山民/使得山总原封不动/山民总在山里/那句‘吃山靠山’/成了世代捆着的理由/现时一夜风/把山民们刮得/抖然挣脱了捆着的带子/从今那条理由也就荒了起来”。这时,读者肯定会想到,几千年来捆住我们手脚的岂止是这些山路,而是更多其它的“带子”。
为了进入诗的“深处”,诗人将目光穿透林林总总的物象,直逼人的世界。他描摹农具,原只为礼赞使用这些农具的农民;他歌唱这“一方水土”,原是要歌唱这“一方人”。他写《石桥》:“鄂南的石桥/从不怕暴雨洪水/有如过来过往的鄂南人/永远屹立着”。他写《跳石》:“走过这上面的鄂南人/一生一世步子是方正的”。他写《古堰》:“让你一看就知道/这是鄂南人手挽手/肩并肩的力量/抗拒来患是一堵/战无不胜的铜墙铁壁”。他多次以物喻人,以物引人,不仅是一种诗的智慧,更是一种品质所决定。诗人从政几十载,曾官至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如今退居赋闲,心系苍生的情怀没有变。他在用诗的形式继续为父老乡亲“服务”。由于他与农民贴得很近,因此十分熟悉乡村生活。他写《草堆》:“农人爱惜稻草/有如爱惜稻谷/稻草是牛的过冬粮食/在农人眼里/牛就是长尾巴爷”。观察细致,体味真切深刻。他发现,同样是烧窑,“石灰窑坚持/把坚硬的石头烧化……红砖窑/则把土坯烧红,烧硬。”(《石灰窑,红砖窑》)他思辩:“米酒的香,就象/一个个姑娘,漂亮在脸上/谷酒则象鄂南的城府/深而又深……(《谷酒》)。从中可见,诗人简直是一位地道的“乡民”。
诗人在中国当代乡土诗的艺术技巧上,也作了不少可贵的探索。《鄂南深处》中,意象的捕捉(如“我们把河流和水库/叫藤和瓜”)、词性的翻用(如山庄“在博古通今里/雨后春笋着”)等等,都娴熟自如。他的诗风为:清新、简练、明快、晓畅。他往往用不多的语言勾勒出事物的神韵,反刍乡村的甜美和苦涩。他的抒情风度是温文尔雅的,没有大哭大笑,不搞过度修辞,总在那里静静地叙说,通俗地“话事”,淡墨轻染,自然澹远,清风徐来。所以他的诗读起来很轻松,亦有兴味。
当然,如果作更深入更广泛的观照,“鄂南深处”还有更多的神秘、更多的魅力、更多的故事,需要诗人继续去发掘和展现。这一片热土,正在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守望走向变革,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一个置身其中的诗人,该有多少感动要抒写,该有多少诗情要喷发!
总之,黎时忠先生的《鄂南深处》,给中国当代乡土诗坛添加了一抹亮色。
来吧!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随着这些诗行的引领,一起走进“鄂南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到笔随 气运毫端
——序赵克强《墨韵诗声》
这是一部“书”与“诗”的合集,这是一曲“声”与“韵”的交响,这是一个历练红尘的人举起的胜利(V)形状的两根指头:一根是书法,一根是诗词。
书法与诗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宗和精髓之一。赵克强先生玩的就是这两样,而且很玩出了一点“名堂”。诗以载道,书以传诗。以我书写我诗,历来是中国文人一个很高的境界。赵克强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
关于赵克强的书法,我曾为他写过两篇评论,一篇《法到家时自入神》,一篇《脱俗方能立风骨》,都发表在《湖北日报》上。关于他的诗词,尽管他每有新作都要向我“请教”,但我是很少“表态”的,因为我从没把他作为“诗人”。现在,赵克强要出一本诗书合一的作品集,其中竟有几十首精美的诗词,让我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我很为他“诗书双栖”的成功而高兴,也为他“诗书合璧”的这个创意而高兴。至少在鄂南,这是开先河的。
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普通、最实用,同时又是最高深、最复杂、最变幻莫测的线条艺术。汉字写了几千年,要突破传统谈何容易?搞书法的成千上万,要自创新格谈何容易?成功者,既靠汗水,又靠心灵;既靠苦练,又靠悟性;其功夫,既在“书中”,又在“书外”。既在深究,又在博取。赵克强的机智就在于深明这些“道义”。蒙童年少,他便与书结缘,苦练唐楷魏碑,继而摹习隶草,上大学后,钻研过系统的书法理论。所以他的书法是有着坚实的基础的。更为重要的是,他重手练更重心练,尚苦功更尚悟性,不泥于古,不制于人,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层面,脱去写字之俗规匠气,拓宽手法,创造自我。从这本集子中可以看出,他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多种书风并存。有的大气磅礴,雄健遒劲,有的流水轻风,杨柳依依;有的冷峭如刀,有的激情似火;有的凝重古拙,有的神采飞扬。但总体风格犹现,个性鲜明。他的书作,线条明快利落,体势自然连贯,掩匠心于无迹,出意境于天成,自然流畅,了无拘束,不尚险怪,不显僵硬,平易好读。他的一些获奖之作,脱胎于章草,又含今草笔意,且大胆运用方折断笔,跳荡激烈;布局上,既意气连贯,又字字独立,疏密有致,忽聚忽散,浓淡曲直,节奏感很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其审美情趣源于一种哲学辨证:本于传统而不“循规蹈矩”,入于法度而后任情驰骋。
关于赵克强的诗词,我想先给一个总体评价:在当今鄂南,他是格律诗写得较好的作者之一。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描景咏物之作,二是酬友自况之作,三是怀乡思亲之作。他写山川之美,游兴所至,佳句迭出。如“门前池里鱼戏柳,宅后园中蝶恋花”(《乡景》)。“山涌青,水涌青,云幔重重路似绳”(《恩施行》)。“鱼戏柳”、“路似绳”非观察细致不能写出。他的自况诗抒发真情实感,透明得可爱:“秋风携雨叩寒窗,细论歉丰独依床。笔墨十年游戏恋,半为荣耀半荒唐。”(《秋夜静思》)“无求交好运,生性爱清贫。懒对仕门走,勤从书海寻。钱愚定不做,墨客最可亲。长步古人道,时时自省身。”(《书怀》)写得最好的还是怀乡思亲之作。如他的《诉衷情.回家》:“他乡数载骤还乡,冬日更匆忙。犹思老母离世,最是风树伤。门紧锁,草坪荒,雪乱狂。百呼无应,转对兄邻,泪眼相望。”真乃句句“诉衷情”,字字思母泪。从诗艺上看,赵克强的诗一是质朴自然,明朗晓畅,不矫揉,不晦涩;二是清淡素雅,浓意淡词,不事秾艳;三是优美,多选择具有美感的意象,用语也讲究美感;四是风格婉约,多是柔情曼绪。
这里最值得赞赏的是,赵克强先生将诗、书两道同时经营,并获得成功。“书中创诗,新意陡增;诗以书传,风采翩然。”如果一个人既迷恋诗词,又执著翰墨,用自己的诗来作书,就会使诗、书互促,两艺共长。原因很简单。书法的实力,最终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维系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赵克强博闻广学,在文学特别是诗词方面下过的功夫,大大有助于他的书艺。他以诗之理趣参悟书法之道,将诗的节奏、旋律、美感都融入他的书法作品中。反过来,这种自书自诗的习惯,促使他去捕捉诗的灵感,创作出更多的诗来。书法艺术中的许多理论和经验,也有助于他的诗歌创作。比如书法讲求“风骨”。风骨是书法的魂魄。其实诗词同样讲究“风骨”。“风骨”是一切艺术的魂魄。所以赵克强的书法和诗词都是风骨自立的。
熟悉赵克强的人都知道,他脾气耿直,率性洒脱,言谈举止,有棱有角,时有愤世嫉俗之辞,或有不够圆滑之举。其实,他是一个志趣高远、生活淡泊的人,是一个光明磊落、品行方正之人,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情敏感之人,是一个不苟世俗、特立独行的人。说上这一段,是想对读者有所帮助。“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诚哉斯言。
“指旋腰控腕生风,气运毫端力贯通。意到笔随循序始,巧施浓墨见奇功。”这是赵克强的《学书一诀》。本序的题目从中得来。我以为,“意到笔随,气运毫端”,也是他为诗的妙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思文采相映美
——读董思宁二胡音乐漫笔《弓弦之恋》
一支弓,两根弦,妙曲悠悠琴上流;三秋雨,五更风,情思缕缕笔下生。董思宁先生时而台上抚琴,时而灯下走笔,在文学与音乐之间徜徉,并追求二者的交融贯通,创造了一方独特的艺术世界。
手捧董思宁先生刚刚出炉的《弓弦之恋》,我真的惊叹不已,一为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竟能著书立说;二为他这本书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达到了相当高的质量和品位。
这是一本匠心独运的著作。董思宁酷爱二胡音乐,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不仅四处拜师学艺,参加培训、表演,还举办过两场个人二胡演奏音乐会;同时,他全面研究二胡的历史与发展,写随笔,辟专栏,介绍二胡名曲名师,做了大量二胡音乐普及工作。《弓弦之恋》就是他的系列音乐随笔的结集,是他在融合音乐文学方面辛勤探索的结晶。
在《弓弦之恋》中,文学与音乐达到了这样的水乳交融:一方面,他用文学来表述、阐释二胡音乐,使如风似雾的音乐现于笔端,让读者聆听到了“文学的音乐”;另一方面,音乐元素的全面渗透使这些文字充满了旋律之美、节奏之美,读者欣赏到的是一种“音乐的文学”。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苏轼有《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明音乐有多么神秘,难以触摸。董思宁却能用文学的钥匙来叩启二胡音乐的奥妙之门。他是学数学的,却酷爱文学,善于用文学来解读二胡音乐。在他那里,每一首二胡名曲的意蕴竟是如此丰富,如此深刻。更为难得的是,他要把这些丰富、深刻的理解形诸文字,落于纸上,让我们来分享。
如他对《二泉映月》的理解:一开头,那是“蕴积愁苦、饱含辛酸的一声喟然长叹”。而后,“似狂风暴雨,似闪电雷鸣,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愤慨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一泻千里……是控诉中的呐喊,是命运中的抗争,是思索后的寻求……像大海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地猛烈冲击到海岸的礁石上”。结尾部分,他又听出了“清风、月影、飞萤、清泉的诗一般的意境”。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颇似李贺《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音乐的高明手法。
而且,作者不是对二胡曲作被动性的解释,而是拓展开来,挖掘音乐的“弦外妙音”。《良宵》本只是一首表现良宵愉悦的作品,他偏听出“还有一种‘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那分明是一种激情的流露,是一种热血的浓缩,止不住引发我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使我想起‘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苏武,想起用钢针在儿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岳母,想起王昭君出塞之前弹奏的《明妃曲》,想起文天祥面对屠刀唱出的《正气歌》……”并且通过一个音乐老师在异国街头拉《良宵》的故事,将主题升华为“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
主题升华了,立意彰显了,境界拓展了,但并无牵强附会之嫌。因为作者行文自然,用笔洒脱,无拘无束,了无造痕,深得散文随笔之妙谛。很多时候,作者不是就曲谈曲,而是把笔宕开来。如他的《渔歌声声》,从大唐盛世文明写起,写到诗歌与音乐的联袂,再写到音乐表现的诗词意境,而后才引入二胡曲《渔舟唱晚》。他欣赏《汉宫秋月》,本是宫女的叹息,却从读邹韬奋《我的母亲》写起。这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张力。
读《弓弦之恋》,就是在读纸上的二胡曲,就是弓弦之外的一次美妙欣赏。曼妙的音乐始终在字里行间流淌,在读者耳畔回旋,让人陶醉。这也让人想到董思宁的二胡演奏。他每次的演奏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神采飞扬,原来他要在弓弦之上传达出那么多的思想和情感。
《弓弦之恋》在写作上的成功,还表现在它的音乐性。由于作者的音乐优势,文章无论结构还是语句,旋律起伏,节奏鲜明,充满音乐之美。他的许多篇什就是优美的散文诗。如《奔驰在千里草原》:“初秋的蒙古高原,天高云谈,晴空万里,策马驰骋,满目可见撒欢的羊群像一朵朵白花……还有蜿蜒的小河,一座座蒙古包,都在秋阳的映照下,镀上了一层金边,辽阔的草原真像一幅烂漫若锦的巨幅名画。”不仅画面美,而且音乐感很强。
在董思宁这里,文学与音乐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在《吟诗诵词话琴韵》中谈到这一追求。在他看来:二胡音乐与古诗词的联袂,是诗情乐意的结合,是一种珠联璧合,水乳交融,让人沉醉痴迷,分不清是诗在乐中走,还是韵在诗中流……唯有二胡与古诗词交融而成的优美旋律,才叩开我的心扉。我非常理解他的这一体验,赞同他的这一主张。音乐家提升文学品位会丰富乐思,而文学家懂得音乐会如虎添翼。所以古代的大文豪都是乐人。董思宁的探索是成功的,音乐与文学的互补互促,既使他的二胡演奏技艺与日俱进,也使他的音乐随笔写得越来越炉火纯青。
我敬佩董思宁先生的“三种功夫”:一是弦上功夫,二是笔下功夫,三是“诗外功夫”。陆游《示子聿》:“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董思宁的“诗外功夫”就是注重品德的修养,人格的塑造,思想的锤炼,精神的提升。他为人,为事,为官,亦如其为文、为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追求高标和完美。他珍爱二胡音乐犹如珍爱生命,是因为在他心中:二胡音乐“是我们民族人文精神的历练与结晶,是传统文化中审美情趣的张扬和映照,也是老百姓的真情与心声的自然流露。”(董思宁《自序》)正是站在这个高度上,他把二胡拉得行云流水,余音绕梁;他的《弓弦之恋》才有了沉甸甸的份量,充满无穷的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实空间
插上诚信飞翔的九头鸟
      ——访咸宁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委员、药剂师、市康进药业公司总经理李进才
张驰  
2010年3月的一个上午,笔者慕名前往座落于咸宁市长安大道(2号路)温泉开发区工业园采访咸宁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委员、药剂师、咸宁市康进药业公司总经理李进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贵公司送货、购货的各类车辆及业务人员,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生意繁荣、兴隆之象。这个占地1420平米、投资2000多万元的康进药业公司厂区,大门右侧是两栋中药科技大楼,一栋是中药化验及成品检测大楼,内有各种中药显微检测仪器;另一栋是设有接待、洽谈、饮片陈列展示的微机化管理的现代化办公楼,设有一个能同时容纳20余辆卡车的停车场。整个厂区布局合理,规划整齐,交通畅达,厂区公路两侧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好一派花园式现代化理想企业。
参观完毕后,笔者在敬慕、钦佩李进才之余,不禁要问,这位来自安徽的异乡人,凭何在异乡医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尤其是地方的医药、药材等国有、集体公司,举步维艰的今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打拼出自己的一分天下呢?
勤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进才经理祖籍安徽省毫州涡阳县,1956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其父母是涡阳百里挑一的中药材种植生产行家,由于父母勤劳,他家栽种的药材比其他人家生长得丰茂。而少年的李进才看着自家药圃中万紫千红的金银花、芍药、地丁,不仅十分欣喜好奇,也由此对药用植物和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药苑环境的薰陶下,少年的他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先从初步的识药认药学起,一点点积累,逐步到认知药用部位,辨别药材真伪,再到从书本上、图谱上学习中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成份、鉴别真伪优劣要点。他先后自学完《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中药炮制学》等药剂学基础理论,遇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李进才的中药基础理论知识,跨越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为其日后的中药材经销生产事业奠定扎实基础。
初出茅庐,艰难的创业之路
1973年,18岁的李进才高中毕业,先是在家种植药材。由于掌握了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他种植的药材总会占有长势快、生长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势,收逐年快步增长。从而引起周围药农们的羡慕和称赞,许多农民在种植上遇到难题就纷纷向他讨教,他毫无保留地向群众指引和作答。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其所在村的四方乡邻,纷纷仿效种植。70年代末,中药材市场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中药材种植的专业村和富裕村,由此可见,这些收获与李进才的示范和无私指导密不可分。头脑灵活的李进才发现许多村民含辛茹苦生产出来的药材销路一年较一年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才能架起一座生产与市场的供需桥梁,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地药农种植产销对路的药材呢?1982年,22岁的李进才,背起行李,带着当地药农生产的赤芍、白芍、伏苓等药材样品开始了其遨游商海,勇闯市场的经销生涯,并由此逐步走上了一条从事中药材经销和自身事业原始积累的艰难创业之路。
在回顾艰难的创业历程时,李进才告诉笔者,当初,他带着附近药农的药材样品闯市场时,一些好心人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并劝他说:“你一个乡里伢,一无关系,二无熟人,三无社会背景,医院是不会买你的药材的,你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李进才就是不信这个邪,并暗中发誓,一定要在中药经销上闯出一条属于自己自己的路来。
他开始是背着质量好的药才样品,以低于国营药材公司批发价20%-30%的价格在涡阳县内的乡镇医院推销,并承诺了四点:一是货到三个月后再收款;二是如有质量问题,一概不收钱;三是如属假药伪劣者甘愿负一切法律责任,并承诺假一赔十;四是群众如需采购什么药品,只需一个电话,保证当日药物到家。由于李的药材质量上乘,价格适中,加之四点承诺过硬,一些倒内的乡镇卫生院开始时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纷纷向他订购少量的、并且其他药商不愿经营的微得全草类药材,如车前草之类。1978年7月16日上午8点多,李进才接到了离他家到李家屯有30公里远的一乡镇卫生院张医师的电话,对方告知他急需4公斤大青叶和5公斤板兰根。原来,这个村小学有10多个小孩得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急需这两味中药配方治疗预防。因为这个乡卫生院交通不便,加之两味药的总价值也只有23元,一些药商和公司见往返一次需10元车费,认为专程送药要赔本,所以纷纷推诿缺货。无奈之下,张医师只有打电话请李进才进货。令张医师意想想不到的是,李进才不仅爽快答应,而且在当日上午10时前,火速骑车将药品送至药房。望着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李进才,张医师无比感激地说:“小李,多亏你及时将药送到,你不仅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而且还救了俺乡10多个小孩的生命。今后我院的药品,由你一人包销!”这是李进才药品经销生涯后的第一笔生意,虽然辛苦半天只赚骑车省下来的交通费2.3元,但赢得了一位客户的心,并且即使挽救了10多个幼小的生命.所以,里进才倍感欣慰。像这类把他人需求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事,他还做过很多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常人无法拥有的甘于奉献的心。他就是凭着这种诚实、守信和乐于服务,不断地打开和占领药品销售市场、扩大用户,终于在竞争对手如林的药品市场闯出了一条金光大道来。
以德服人,诚信的经商之路
在回答笔者提问创业成功的秘决时,李进才经理深有感慨地说:“秘决倒是不多,但做人要讲人格,经商要讲商德,办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道’,这个‘道’就是为人处世要诚实,经商赚钱要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鄂南十大名医、原咸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辉华对笔者说:“李进才在为我院供应高丽参、西洋参、海马、鹿茸、羚羊角等贵重细货时,每逢秋季药材独称,在药房细货消号时出现的差额部份,均由李补足;但在春天药材吸潮增加重量均为药房收入。要弥补蚀称一项,他每年要亏损3000余元。仅此一项,20余年来,他亏损了6万余元。”难怪许多医院的药剂人员都说李进才是一位讲诚信、讲道德、替医疗单位着想的商人。
1983年9月,一河南南阳高姓药商因急需资金,欲将一批枣皮廉价出售,见李进才在鄂南地区路子广,便请李帮他在咸宁销售700公斤枣皮,价格只需60元/公斤。而当时该药的市场价为150元,李便找了几家医院谈妥此事。在交货时,碍于与李的关系和李的药材一贯质量好,几家医院表示以120元的价格采购,李交货时见其枣皮含核量竟达30%,此与所见的样品质量不符(正常规定应小于5%),且有10%的已脱油。说实话,李进才凭借在各医院中一贯良好的信誉,只要今后注意产品质量就能纯赚4万多元,对一般的商人而言,这几乎是求之不得的天降财运。但李进才没有吃下这只到嘴边的肥鸭子,并且主动退还了这批质量稍次的枣皮。对此,浮山结石专科的主治医师徐辛勤等说:“我在行医的20多年来,接触的药商数以千计,像李进才这样重商德、凭良心的人还是第一次碰到,这可能正是他生意兴隆、药品畅销的秘决吧!”
2004年,在防“非典”药品价格飞涨时,李进才从一位广东药界朋友的电话中得知:金银花的公斤价格在广东已从30元疯涨到300元,板兰根的价格也比以前上涨了5倍,且都供不应求,缺货严重,建议李进才将库存的7种“防非”药品以高价出售到广州去。李进才不为眼前即将到手的10万多元暴利所动摇,他将家中的二花等“防非”药品以原进价加上物价局核定的15-30%的利润出售给鄂南医疗单位,满足了其“防非”工作需要。在平价进购的二花等“防非”中药规定每剂零售价不得高于8元,并由李负责咸安防非药品的供应。而此时由于全国市场均出现抢购风潮,供不应求,每剂的成本价上涨到了15-20元以上。为了完成这一政治任务,李只得以高价购进,自己反而倒贴了4万余元。对此,区人民医院、药检局等单位领导及咸安鱼水路南方诊所的连锦医师、温泉头痛专科的骆工程师等许多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李进才在防非工作中“紧缺药品不仅不涨价,而且还赔钱供应市场”的高尚商德,以及不为暴利所动的正直人格和政协委员的高度政治责任感纷纷表示敬重和感动。
上述小事,或许只是李进才经商生涯吉重商德、讲求诚信无数件同类事件的一个缩影。但它却反映出李进才这位普通的市、区政协委员、鄂南知名药师的无私情怀和执著追求。同时,也正是他凭着诚信的经商之道和正直无私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的经商之路愈走愈广,事业兴旺发达,真可谓;诚信开出经商路,商德拓宽事业门。
遵纪守法,致富不忘乡邻
李进才经常对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富裕和幸福生活;因此,必须铭记党恩,遵纪守法,提高服务质量,富有同情心,致富不忘乡邻。并要将这些要求作为“家规厂法”要求大家一起贯彻执行。
2002年5月,他赴安徽采购时,有一药商愿以当地市场六成的采购价欲给他10吨白术。李在认真验货后,发现这批白术有一半系每变后晒干处理的,药效肯定会降低。为此,他明确地说:“我们做生意要讲质量、讲信誉,不能搞假冒伪劣,唯利是图,否则,我怎么在湖北立足。如果做有违良心和道德的事,就是触犯《药品管理法》的事,即使是赚十万百万,我都不会动心。”
2003年,其家乡安徽遭受百年不遇水灾,许多村民房子被毁,无家可归。家乡的灾情,令这位远在湖北咸宁的李进才牵肠挂肚。在同年6月回乡购药时,他专程赶往老家捐款2000元。2003年8月,市政协赴通山杨芳开展送医药费药活动,他又主动捐献了3000元的药品,献上了政协委员的一片爱民之心。2005年7月,当他得知赤壁和崇阳交界处的一个交山村村民吃水困难的消息后,当即从公司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挤出1万元,为该村村民修建水井和水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深得当地村民的好评。
步入辉煌,傲立商海竞风流
由于李进才注重诚信、商德和服务质量,因此事业一帆风顺,长足发展。80年代初期,他顺利地打进了湖北医药市场,并以鄂南地区为中心,向周边的江西、湖南、河南等省辐射,其销售市场愈来愈广,销售品种逐渐增加。到90年代初,他不仅以过硬的药材质量、适中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依次将河北、江西、湖南、河南及其他的安徽药商“赶”出了鄂南市场,而且稳稳地占领了鄂南市场。截止1992年底,他以一个“个体药材经营者”的身份打拼,其中药材的销售和常年可供品种远远超过地方公司。1993年,原县组咸宁市中药材公司经过考察、考核,正式吸收他为中药材公司的正式工作人员。到1994年,他自筹资金40余万元,在今淦河大道麻纺厂边建设了一栋五层600余平方的集办公、商务、宿舍为一提的大楼。1998年他被区政协吸收为政协委员,2000年又被区药材公司任命为开发区综合药店经理;并顺利通过考试考核,取得驻店中药师职称。就在前年,李经理又荣获中央党校2008年“创业之星”二等奖,可谓是成绩骄人!
为了造福鄂南人民,2004年7月,李进才筹资2200多万元,在温泉开发区工业园征地20余亩,兴建康进中药饮片公司,并于次年9月建成投产,达到省卫生厅、省医药局GMP验收合格,集聘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130多人,为社会稳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眼下,李进才经理带领公司同仁集思广益,聚石成金,经过专家近10年的研究及报批,一种由香菇、山楂、苦丁茶、荷叶、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进才牌香菇山楂调脂胶囊”欣然上市。据该相关研究人员之一、鄂南十大名医、原咸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辉华介绍称,此保健食品由纯天然中草药成分提炼而成,经动物和人体试食证明,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功能,无任何副作用,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起着立竿见影的辅助效果。可见,这将是广大血脂偏高者的福音啊!而李经理的一番话更是将笔者带进了难以明说的敬佩和感动中:原来,在这期间,是多少康进人日日夜夜、兢兢业业拼搏奋进的结果啊!就拿产品申报申批来说,李经理不辞辛苦去京5次,终于获得政府部门批文,目前已通过专业认证。一席话之余,站在康进药业公司的大院内,笔者的脑海中悄然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只插上诚信飞翔的九头鸟正在翱翔蓝天、展翅高飞…?也许,这就是九头鸟的精神所在吧!不光是湖北佬有,所有聪明机灵、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创业者、中国亲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省农民工“四送” 活动在咸启动
(本刊记者段胜超报道)  3月4日上午,2010年全省农民工“四送”(送政策、送岗位、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咸宁火车站举行。121家企业现场送岗11223个,10003名求职者挤爆现场。据相关部门统计,招聘会现场录用5160人。
招聘会现场,113家咸宁市、咸安区企业提供11000个就业岗位,其中市直74家企业提供7400多个岗位,区直39家企业提供3500多个就业岗位。在喜洋洋大酒店、联通等招聘摊位前,每个招聘摊位前都挤满了咨询和填写应聘表格的人。此次活动还开设了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专区。现场17家市区级职业培训机构如鄂南电子技术学校、中南文武学校、中南职业学校、金轮驾校、子龙文武学校及联通电脑学校等相关单位提供培训咨询和报名,为农民工提供享受政府补贴的技术培训;万余份有关农民工就业问卷调查、农业农村政策、农民工维权政策等相关资料正在发放。
据悉,本次活动由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由咸宁市委、市政府和咸安区委、区政府承办。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今年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和回归创业,推动全省农村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宁市中心血站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血液成份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命期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也会衰老死亡。献血2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而且献血后能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使之旺盛地造血,故适量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血液是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它的机能是运送氧气到身体各部,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其次是白细胞,它能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异物的侵袭,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再者为血小板,当人体出血时,它可以发挥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浆中的90%是水,其余为蛋白质、钠、钾、激素、酶等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若血 液中含量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血浆呈红色。
血液的生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安全的血液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什么叫血型、血型能变吗?
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人与人之间的血型并如完全相同。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带不同的抗原物质而言的。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称为A型;含有B抗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的,称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称为O型。
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就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因此血型一经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
但是,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于造血器官功能障碍,使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流。这些不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减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会发生改变。如果造血器官功能恢复,那么改变后的血型又可展现原型。另外,长期大量输血后的病例,血型也会出现暂时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维持不会太久。
献血热线:8265078   8101156  8175078
献血地址:市中心血站(温泉幸福路1号)
          大商城献血屋(中百仓储对面)
     市中心血站热忱欢迎广大市民
     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奉献爱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长廊
陈永新国画作品选登
陈永新,男,1959年12月生,安徽宁国市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国际名家书画院副院长、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共宁国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主任。曾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0年,编绘法制宣传教育连环画、挂图2500余幅,拍摄发表(展览)新闻艺术图片300余幅,撰写发表法制教育、法学理论(调研)文章100余幅,获安徽省政府、省司法厅嘉奖。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高级法学研究论坛和学术交流会议。美术作品先后8次参加全国、国际美术作品大展大赛,10次参加安徽省美术大展,获金、银、铜和优秀作品奖。代表作品(中国画)《村田喜讯》被中国小岗村纪念馆收藏。先后被中国文联、美协所属权威机构和媒体授予“当代杰出书画艺术家”、“新时代艺术开拓者”、“2008年度中国美术最具实力的艺术家”等光荣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九头鸟杂志 发表于 2010-4-1 22: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长廊
陈永新国画作品选登
陈永新,男,1959年12月生,安徽宁国市人。中国书画名家协会理事,国际名家书画院副院长、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共宁国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主任。曾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0年,编绘法制宣传教育连环画、挂图2500余幅,拍摄发表(展览)新闻艺术图片300余幅,撰写发表法制教育、法学理论(调研)文章100余幅,获安徽省政府、省司法厅嘉奖。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高级法学研究论坛和学术交流会议。美术作品先后8次参加全国、国际美术作品大展大赛,10次参加安徽省美术大展,获金、银、铜和优秀作品奖。代表作品(中国画)《村田喜讯》被中国小岗村纪念馆收藏。先后被中国文联、美协所属权威机构和媒体授予“当代杰出书画艺术家”、“新时代艺术开拓者”、“2008年度中国美术最具实力的艺术家”等光荣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107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飞凡 发表于 2010-4-1 23: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咸宁的本土杂志来着{:3_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