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罗勇

泪洒向阳湖

[复制链接]

374

主题

536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三楚 发表于 2012-6-8 1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好散文,为之感动不已!问好!
我们要以积极的历史观看待向阳湖文化,重要的是要升华拓展向阳湖文化的价值观!再回乡时一定去感受一下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迹,净化自己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主题

1万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秋韵冉冉 发表于 2012-6-9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到了“向阳荷花别样红”的季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23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汀泗桥 发表于 2012-6-13 12: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读不够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主题

557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老力夫 发表于 2012-6-13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天流云 发表于 2012-6-5 22:25
研究向阳湖文化,可以研究文化名人定位而不可以研究时代悲剧定性。众多文人墨客研究发掘向阳湖文化写来 ...

真实地再现“五七”干校的生活
——读金戈中篇小说《狗殇》
        廖慕杰
    “文革”中流行的“五七”干校是个什么样子?特别是文化部的干部和大批文化人下放到湖北咸宁办起的向阳湖“五七” 干校是个什么样子?当年的学员,大多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一般也不愿意去提及、去回忆那不堪回首的那一页,倒是他们的后代被称作“向阳花”的子女们形成了一个冷静的共识——为了反思而来向阳湖寻访父辈们的足迹。作为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金戈始终认为,如果要给向阳湖文化定位,就应该是反思文化。我觉得他的这一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日前,获悉他的一部三万字的中篇小说《狗殇》发表在今年第六期的文学杂志《芳草》上,就急急地找来读。引人入胜的第一句“我不明白军宣队的王连长为啥要给我们连配上一条狗,而且指名道姓让连里最年轻、最出众的陈昭喂养”就吸引得我一口气将它读完。读完,不仅明白“我”的不明白,也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用狗来作小说的线索。
    从交狗开始,小说就让“我”所在的干校十三连一系列人物纷纷登场。去干校劳动的学员编成连、排、班进行军事化管理,连长就是一连的主宰者了,其次就是连指导员。主人公“我”即张志明同女学员陈昭,一同来自北京的某出版社,又是大学同学,且是苏北同乡。还有在历史上曾参加过国民党的抗日部队、被日军俘虏后逃出来参加了八路军、建国后转业到出版社当诗歌编辑的老高,还有老吕,这些都是来干校接受改造的学员。而“我”一见就有抵触的王连长,每天都是铁青着脸,开口闭口总是:你们是来接受改造的,哼,不要以为自个儿多读了几天书,尾巴翘上天了,哼,我就不信改造不好你们这些臭老九,哼……说着说着右手还下意识的摸了摸别在腰部的手枪套。小说对王连长在那个年代极富鲜明个性的言行描述,深刻的揭示了这些干校“左派”对知识分子怀着敌意的立场,所谓改造,其实就是迫害与打击,即列为臭老九,那就将他们同地、富、反、坏、右等阶级敌人一样置于死地而后快。指导员老杜,虽然也属于连队的主宰者之一,但小说是将他与王连长加以区别的,他对王总是哈腰点头,执行王的主张,但他同学员们来自同一单位,同大家能说上话,有些事甚至有所沟通。食堂大厨老袁、老杨老是抱怨“抛妻别子,大老远从京城过来,整天做着这些简单的饭菜,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员们不仅在体力上要经受强劳动的折磨,饮食生活条件也很恶劣。通过养狗、喂狗和给狗取名,将陈昭的聪明、细心、善良以及张志明的正直和所具有的敢于反抗的精神都刻划得入木三分。
    特殊环境中的狗能给紧张的人们带来些许乐趣,缓解一下倍受压抑的心情。比如,吃饭时,谁往狗食盘里送上一筷子吃的,这小狗都要晃晃身子摇摇尾巴叫一声,然后张狂的咬上一口,抬起头吞下去。直逗着大家偷着乐。晚上政治学习时,主持人在进行批评讲话,小狗在底下突然就“汪、汪”两声将他的话拦腰截断,似乎是一种抗议,引得“会场哄堂大笑”。平日里,大家已感到少不了这条狗了。“你不管有多大委屈,心里感觉到有它的陪伴,就不再孤独,暖暖的。它也从不厚此薄彼,谁逗它跟谁玩,全连上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它的。”到后来,这条狗还能帮老高去放猪,管束那些不听使唤的猪儿。如有学员深夜去火车站乘车回京,它能陪着你直把你送到候车室再回连队。
    这狗能救人。狗有灵性、忠实、嗅觉灵敏、这是狗的突出特点。当老高的两口子烤着木炭睡觉发生中毒时,是这条守护冬夜的狗在老高的门外惨惨大叫,被叫醒的人们去撞开老高的房门,由于抢救及时,老高被救醒了,其老伴未能救过来。可是,晚上还是决定要开老高的批斗会,指导员老杜鉴于老高刚失去老伴就主张缓一缓,可王连长反问老杜:他老婆是因公牺牲的革命烈士?对这样的叛徒,历史反革命决不能心慈手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嘛,你的阶级立场哪去了!两相对比,这人还不如狗!
    不仅如此,当晚批斗老高的会议照开,“我”奋起为老高辩护,王连长气急败坏地怒斥张志明,并伸手去抓桌上的茶杯,却被扑上来的老杜按住,而且那狗突地跳到桌子上稳稳的横亘在“我”与王连长之间,明显地是护着“我”。它的举动不但怔懵了当事人,而且震撼着所有的在场人。小说对这一情节的描写,让人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我”和狗的举动也成了那个年代受迫害被批斗的人们心中所期盼的正义的化身。
    最后,黑子(“我”给陈昭负责养的这狗取的名字)预感到十三连修筑的土窑将要坍塌,它狂噪不安的狂叫并冲进去见人就咬住裤管往外拖,当最后一个人刚走出来,“轰”的一声整座土窑就坍塌了下来……黑子救了大家!救了在窑里干活的二十二个学员!作者这个描写是有事实根据的,地震中的猫狗都有救人的记录。用在这里,亦说明干校学员抛弃在京的职业工作,跑到咸宁向阳湖务农、做工、实属“不务正业”也。外行、艰险,也是必然的了!
    开头说了“我”不明白王连长为什么要最出众(年轻漂亮)的女学员陈昭养狗,实际上中途已有了注脚:就是老杜交代说出的“好好喂,连长说一星期要来检查一次的”。王连长终于在一天下午借陈昭独自一个人在宿舍卧病在床的机会,先是假惺惺询问病情,继而动手乱摸,然后就整个身子都压到陈昭身上了,欲行不轨,陈昭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并大声喊着“黑子”,黑子冲了进来一口咬住王不放,王溜下床去,“强奸未遂”的控告虽终因证据问题而难以最终认定,但十三连的全体学员集体为义犬送葬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的义愤。专横、凶残、以打击迫害知识分子为其能的王连长起心于送狗、败露于狗咬,实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设计的这条狗,带着读者认识了一群烙着时代印记的人;也让读者看到了形象中的向阳湖文化部干校的一组画面。这狗通人性,它做了当时的人不敢做之所做、不敢去之所去,细心一想,它应该属于事后人们清醒之后的所希所盼。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是剧情中的一个道具,而属于拟人化后的一个图腾。
总之,《狗殇》给了想了解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生活的当代读者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景,它没有田野牧歌式的浪漫,也没有世外桃源般的闲情,它的展现是让那些来自京城的文化人感到心惊后怕的噩梦。正如文学大师巴金在文化浩劫之后所说的真话,折磨心头的是漫漫长夜的噩梦,做得最多的是“五七干校”里的噩梦……噩梦醒来,他认为,要不让历史重演,要使我们的民族免遭浩劫,唯有去直面心灵的痛苦,要努力地去追忆、去记录、去反思,牢记惨痛教训。他希望我们这些后人能将他的这种沉思传递下去。1969年曾下放来过咸宁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的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在为《向阳湖文化丛书》所写的总序中说:40年前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是不应该发生的,就像“文化大革命”不应该发生一样,因为它本身就是“文革”的产物……要从不该发生的事件中总结吸取历史教训……那时候心里有气,有时候还爆发出来,顶撞“左派”。这批文化人把亲身经历写出来,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当年的社会现象,使人们不忘这段历史。我们反思“文革”,不应该忘记向阳湖这一历史现象。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对揭露“文革”更深刻,对后人更有价值。
    金戈用小说对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现象所作的反映,与巴金和宋木文所提倡的是极为吻合的。只是,小说在揭露对知识分子斗争与迫害上只写了批斗高哲元“历史不清”一件事情,实际上干校的政治上批斗延续了“文革”的作法——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现行言行表现的批斗上,如无休无止追查“五一六”分子,要把臭老九在政治上彻底搞垮搞臭,要时刻不忘阶级斗争。因此,小说在这方面的揭露尚嫌不多不深。当然,瑕不掩瑜,《狗殇》在所有涉及向阳湖文化的文学作品中仍不失为一部真实反映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生活的好小说,它列入《芳草》杂志“大武汉地区小说提名展”是当之无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223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汀泗桥 发表于 2012-6-13 16: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力夫 发表于 2012-6-13 16:05
真实地再现“五七”干校的生活
——读金戈中篇小说《狗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