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溪九港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细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了我的心坎。还有几句更笨重的怎能仿佛那游丝似轻妙的情景:
难忘三月的黄昏,远树凝寂,像墨沷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椈阳护住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那妙意只可去春梦边缘捕捉……
通城桥"八"最
1.最悠久的桥:三宫桥(南宋淳佑十三年)
2.最长的公路桥梁:菖蒲港台桥(全长191.5米)
3.孔跨最大的双曲拱桥:下畈桥(单孔跨径32米)
4.载重最大的桥:隽水大桥(载重汽-20挂-100级)
5.最宽的石梁桥:渴猴饮水桥(长147米)
6.最宽的桥:隽水大桥(宽15米)
7.投资最多的桥:隽水大桥(投资183万)
8.最新的桥:庄前桥(正在建设中
隽水大桥 位于通城大桥上游500多米处中心,桩号在武长公路线200公里又431.2米,是武长线通城城关路段改线的主体工程。该桥是湖北省第三座新型钢架拱桥,于1981年6月25动工,1982年11月竣工历时1年5个月总体积为7.941立方米,该桥是轻型推动结构的钢筋混凝汽器钢架拱桥。吸取了双曲拱,肋拱本行架拱,斜腿钢架等桥形的优点,结构严密,桥型新新颖,富有民族风格,栏板图案美观大方,有丹凤朝阳、鸳鸯戏水、狮虎鹤鹿、熊猫斑竹、栩栩如生。
通城大桥 又名九眼桥,原名拱北桥,位于县城北门,横跨隽水连两岸街道为一镇,是武汉至长沙公路的重要桥之一。据清《一统志》载此桥系"宁咸淳元-10年"(公元1256-1274)间,状元酌杨起华首建石彻8墩上搭以木,1957年鉴于原桥木质腐朽,不胜负重,省公路厅勘测设计拟于原桥址上游200米处,由省公路局设计半永武桥,1966年省拔款184.749元由省公路局设计,省第一工程队施工,改原木桥为4孔3墩钢筋混凝土工梁公路桥。
南虹桥 南虹桥位于通城东西二十公里处,东北距塘湖镇二公里,南距麦市镇四公里。
南虹桥地处塘湖境地南平畈地,横跨在菖蒲港上游的鲤港河床上。分别由东北、东南方向而来的塘湖大白和龙印港都汇集于此。古时,港两岸高山崖陡,河水深而清澈,松竹密而苍翠,四季如春,故名"渡江春"。
南虹桥,为古代块石结构的石拱桥。长约四十米,四墩五拱宽五米高五米,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一八五七年,石桥外型美观、桥拱似天空的彩虹,又因位于塘湖之南,故名南虹桥。南虹桥不仅是艺术的结晶,它以健壮的雄姿,屹立在宽大的河面上。任凭风吹雨打,也是人们通向繁荣的通道。故乡不仅因为它而自豪,南虹桥悠悠历史,以其独特的艺术而骄傲。
南虹桥--跨跃历史的桥。
灵官桥 原名招贤桥,位于扬塘坳灵官村境内。横跨在发源于张师山麓的马港上游溪港上,灵官桥为古代石拱桥,旧名招贤桥。招贤者,即为招贤良之意,灵官桥因很早以前桥东岸原有灵官庙,此桥借此之景便敬称灵官桥。
据县志载:"招贤桥名灵官桥,宋景定时子贤修,桥面栏杆上中亦有'前宋黄子贤公建修'字样的招贤桥志"。据考证,黄子贤乃黄庭坚(字鲁直),自洪州分宁迁至通城定居之后裔,扬塘坳公社附近的黄氏人家多数亦为黄子贤支下子孙。
灵官桥全为块石结构,宽约15米,高约10米,长约18米,石拱跨度12米,桥面有条石栏杆,桥体坚定,雄伟大方,完整无损,历史悠久,是古代桥梁建筑艺术中的精品。现已列入通城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省古典建筑中有一定地位。
通城位于幕阜山南北麓,鄂东南边境,风光优美,景色秀丽。“十八洞”便可包罗通城的景,甚至艰苦的革命故事,古老的传说。
十八洞是指:彭家洞、望湖洞、丁家洞、张源洞、台源洞、石马洞、六马洞、狼荷洞、马料洞、黄泥洞、李婆洞、欧贞洞、青草洞、守仙洞、龙潭洞、季山洞、锡山洞、大溪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