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郎才尽 发表于 2013-5-29 16:46
呵呵,好诗,有意蕴。就是第二句没能深刻理解。影子当是有形无声的呢,不知沈版此句用的是何笔法。
首先感谢江郎君之雅评!
关于所提,这首小诗中第2句“人后人前说短长”所用手法之理解,鄙人认为,这首诗全篇都用到“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拟人”是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就不赘言。“通感”一般情况下用得较少,这里作一简释。据辞典介绍:“通感”,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再说我的这首小诗,首句“行行止止随行止”,是说影子在一般情况下是随人的行止而行止的,好理解;紧接着“人后人前说短长”,写的是,由于人的运动的缘故,人与光源远近及方向随时在发生变化,因而影子也忽前忽后、忽东忽西、忽长忽短、捉摸不定了。作者由这一“忽前忽后、忽长忽短”自然现象之瞬息变幻,而联想到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喜欢在人前人后说长道短、拨弄是非之社会现象,因此产生通感效应,且是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感。
从整体来讲,这首诗是把“拟人”和“通感”修辞作交替运用的一种尝试。是拟物为人,把影子当作人来说事的。第三句中的“阳光”与第四句中的“暗中”也如是。其实也可说是一语双关,在这里,明着是写自然现象中的“阳光、暗中”,实则是点到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阳光与阴暗”,自然现象与心理活动之间也产生了通感效应。
如是说,是否妥贴,还望指教。
|
|